李广艳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给思维一双翅膀,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加一份丰富的想象,便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转变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化学老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让学生有想象地思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潜在动力。
1.原型启发
所谓原型,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任何一个人的某一项目的发明创造或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
事例1:在讲到第十一单元化学肥料中的钾肥、磷肥的作用时,为了让学生对两种肥料的作用不会混淆,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用什么方法能记得牢。经过一番讨论,有一个小组给出答案:用象形的方法记忆。如磷“P”就像水瓢,可以舀水,这样就可以抗旱、抗寒,而钾“K”中的“1”就像一株植物,“<”就像小鸟的嘴巴,有了它就可以预防病虫害,或者认为“1”就是一根小棍,“<”就像一株折了的庄稼,这样就可以抗倒伏。此组同学发言后班级响起了掌声。
2.替代功能
想象具有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对某种情况不能理解或分清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和帮助记忆。
事例2:在讲到电解水实验的知识时,学生对于哪一极产生氧气、哪一极产生氢气并且他们是几比几经常混淆,为了帮助他们有效记忆,我在他们中做一个调查,调查是这样的:“在你们每个人的家中,你们父母谁的年龄大?”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手回答了我的问题,最终总结出来大多数家庭是父亲的年龄大,此时我在黑板上板写出——“父亲大”三个字。板书时我就听到下面有学生讨论,老师写这干嘛。这时,化学课代表站起来说:“老师,从你的板书中我发现一个事,请您把‘父亲大改为负氢大,因为这样我就会把电解水这个实验不会记错了,我是这样理解‘负氢大三个字的——负极产生氢气,氢气的体积是大的。”他的解释让全班同学记忆不再混淆了。
3.灵感引导
在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发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灵感。
事例3:在讲第八单元金属时,当多媒体展示一块大的黄金的图片时,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声音:“哎呦,这是金子呀!”其中一个同学把这话重复了三遍,我不解地把这位同学叫了起来,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解释道:老师,我在教同学们背诵元素符号呢,您看金的元素符号不是Au(“哎呦”谐音记忆)吗!同学们哄堂大笑,在这大笑中也记住了金的符号是Au。
二、让学生有根据地思考
如果把学生的头脑比作一片港湾,新知识比作一条航船,那么已有的知识和所谓的适当观念就是固定和拴住航船的“锚桩”,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新学的知识成为以后学习知识的停靠点,从而构建起思维的码头。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