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庭中隐性教育因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2013-04-29 11:42张艺
教育界·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小孩子隐性

张艺

【摘要】人的一生中会接受的最主要三种形式的教育,即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作为人一生中接受最早并影响时间最长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替代的。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隐性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家庭中存在的隐性教育因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值得去深入研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 隐性因素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

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隐性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多样,而隐性教育因素容易被忽略,父母会觉得这些因素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事实上家庭中的这些隐性因素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1.让孩子从主动做家务中得到教育

在我们的意识中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才是接受教育,很多父母会替子女做一切可以替他们做的事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学习,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也能受到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的先驱陈鹤琴,主张家长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父母不可替代。他围绕“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时,提出“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的原则。他认为替小孩子做事情,弊端有三:(1)剥夺小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2)养成小孩子懒怠性质。(3)养成小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者的性质。而小孩子自己做事,好处有四:(1)可以发展他的肌肉。(2)可以养成他勤俭的品质。(3)可以使小孩子知道做事的不易和世务的艰难。(4)可以养成独立的精神。他呼吁“替他去做既有三害,叫他自己做既有四利,所以我希望做父母的,凡小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小孩子自己去做吧。”.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能学会并锻炼劳动技能,思想品德和个性气质的也能得到锻炼,德、智、体、美也能得到和谐发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学到书本所学不到的知识。这种亲身实践的劳动技能教育会带给他们更深刻的印象及影响,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家庭成员的结构,对孩子产生的教育影响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即爸爸、妈妈、孩子三者之间构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的压力下,父母都外出工作,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留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完整的爱,在成人后变得对人和事比较冷漠,不能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念。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孩子感受社会最基本的体验,但这种亲子关系的培养往往并未被家长看作是对孩子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除此之外,人们主观的变化更容易导致家庭结构发生裂变。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相比同龄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会对心理造成极不利的影响,难免会产生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由于孩子们的心理受到创伤,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许多孩子在成人以后更会形成消极的婚姻观念,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婚姻,而这些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改变的。

3.父母的日常行为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父母会经常大骂或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在社会上按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父母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对孩子的一种教育。

三、结语

家庭中存在的主要教育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抚养—依赖的关系,故父母在家庭教育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子女一般都要听从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父母的意识形态决定着子女会受何种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要让孩子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变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让孩子学会并喜欢做家务;父母要正确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和子女的关系;父母要重视自己的日常行为,要尽量有积极正面的行为表现,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隐性因素教育。同时家长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与方式,给孩子一个合理健康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3.

[3]李自斌. 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评述[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小孩子隐性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智能家居中的居民日常行为识别综述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