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根树
离肇庆市200多公里,离封开县城77公里的偏僻贫困革命老区封开县大玉口镇群星村,在市检察院全方位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村共18个自然村、328户、1700多人,经肇庆市检察院3年多全力对口帮扶,过去“致富难”、“生活难”、“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办公难”等问题基本解决,贫穷落后面貌已不复存在。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村委会及帮扶的22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帮扶修建的5.6公里硬底化村道和3座桥梁连通了9个自然村;两层教师宿舍、饭堂综合楼拔地而起,自来水、互联网进学校;7户危房户住上了新房;水电进村委会,村委会搬进了两层全新装俢、设施基本完备的楼房办公……这些可喜变化,村干部在市检察院召开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座谈会上以“苦去甜来福到”来综述,并由衷地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
动真情,使足劲,见实效
2010年5月6日,从村委会往山里走,映入市检察长张平坦眼里的是低矮、破旧的泥砖房,泥泞、崎岖的小路,没有桥梁的小溪,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收入的村委会,没有办公设施的村委会“办公楼”,没有什么增收渠道的贫困户……手机信号也是若有若无。贫穷,触动了检察长的心。他语重心长并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凝聚更多的力量,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幫助这里改变现状,摆脱贫困。
自挂点帮扶群星村以来,市检察院把它当作服务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扶贫工作座谈会,到帮扶点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该村及村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平坦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抽调责任心强、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警抓落实;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以院领导和主要科室的科长各挂钩帮扶1户的方法,将22户贫困户帮扶责任分配落实到每1名领导和干警身上。四是驻村工作到位,该院精选了2名优秀干警组成驻村工作组,并专门配备了车辆、相机、手提电脑等工作和生活设备,使驻村干部全心全意舍小家顾大家,自觉把群星村作为第二故乡,做到“身、心”都驻村,极大地促进了该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顺利开展。
真抓实干,到点到位
扶贫先扶志。为确保稳定脱贫,尽快奔康致富,市检察院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觉悟、致富意识、法纪意识和种养技能,勉励学生勤奋读书。
为让该村22户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康,市检察院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给该村贫困户每户提供1.5万元左右的发展生产资金,帮扶20户贫困户每户建3间共36平方米猪舍养殖母猪和肉猪,并为每户提供3头以上母猪和3头肉猪苗,每年养猪收入近2万元;帮扶1户养鸡300只,纯收入9000多元;帮扶1户种植800多株沙糖桔,年增收1万多元。受助贫困户喜上眉梢。
为使该村稳定脱贫,市检察院注重发展“造血”型集体经济。针对该村地处偏远、山多地少等实际情况,2010年,在县城投资30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1间79平方米的商铺,并与开发商签订了为期5年的租赁合同,月租金收入3000元。同时,筹集资金10万元,融资封开县广远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年收入2万元,确保了该村集体经济有了中长期的收入
市检察院还把解决老区群众期盼解决的行路难问题作为扶贫开发奋斗的目标,想方设法,攻坚克难,用心帮扶。筹集资金280万元,新建了5.6公里硬底化村道和3座桥梁,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学生上学难这一老大难问题。路通财通,该村农、林产品能及时运出外卖,也能卖个好价,增加了农民收入。
科技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市检察院心系老区,情系教育,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材,协调筹集投入100多万元,为村小学修建教师宿舍、饭堂综合楼、围墙和篮球场等,配置一批电脑、电视机和体育健身器材,开通了国际互联网,更换了崭新的桌椅,送去了办公台椅、学习用具、课外书籍,还为学校安装了“清洁山泉自来水”。教学环境的大大改善,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善办公条件,调动村委会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是市检察院扶贫的又一举措。投资6万多元,为村委会改造装俢两层旧学校作办公用,并安装了水电,送上电脑、电视等,还建立了电教中心。
改善村容村貌,创建文明卫生村是村民的心愿。市检察院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已任,选择白绳自然村为试点,协调筹集资金8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把白绳自然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卫生村。整条自然村的改观,群众拍手称颂。
为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市检察院筹集25300元,为22户贫困户的110名村民和有困难的村民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也列入了市检察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内容。积极帮助7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修建了户均80平方米以上新房。
市检察院还把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春节前后,该村旱田岗自然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将山林以58.5万元的价格承包给当地一个老板砍伐,因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存在瑕疵,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出现许多纠纷,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驻村干部耐心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通过市检察院艰苦细致的调解和与县、镇、村民代表及山林承包老板沟通协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签订了和解协议书。一桩历时3年多,经过两审,曾到省、市上访的诉讼案画上圆满句号,村民将写上“共建和谐为民解困”的锦旗送到市检察院。
群众满意,上下称赞
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2年底,3年多来,市检察院共筹集、投入资金610.95万元,帮助22户贫困户发展养猪、种柑桔和发展该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小学教学和通信网络环境,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等。到2012年底,22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11300多元,比帮扶前增加近7倍;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56万元。
市检察院对口帮扶群星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得到了市、县领导、各级考评组、村委会和村民的充分肯定与赞扬。2011年6月,省交叉检查组认为该院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抓得实在、村民满意、成效显著。2011年7月,市委领导在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该院的工作,并号召各帮扶单位向该院学习,像该院那样用真情帮,使足劲干,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市委副书记吴华钦、副市长郑剑戈等领导称赞该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到点到位,成效显著。2012年11月,市扶贫办主任冼树聪到群星村检查指导,对该院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帮扶力度大,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佳”。2010和2011、2012年底,群星村村民一连三年给该院写感谢信,送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