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长春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单元概述】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呈现】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 收复新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能力提升】
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林则徐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完全主权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步沦为一个主权不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其二,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三,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在继续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中国人民还担负起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使命。
其四,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
中华民族是善良友好、热爱和平的民族,但她并不畏惧侵略者。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中国人民的反抗。有鸦片输入危害中华民族,就有林则徐毅然决然地禁烟;有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就有关天培等人的誓死抗敌……亲身经历了那次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之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打消了之前瓜分中国的设想,得出“瓜分中国,实为下策”的结论。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侵略者望而却步!
【典例解析】
例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解析:《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三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完全主权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耸立,纪念碑底座上的第一幅浮雕就是1839年虎门销烟的场景。这一场景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它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士兵额尔金在登上返回英国的军舰时说:“终于可以离开这片记录着我们这些人的暴力、欺诈和蔑视人权等行径的东方大地了。”材料中的“行径”包括(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镇压义和团 D.勒索白银4.5亿两
4.2003年9月,何鸿燊捐款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其后转赠保利集团,存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供公众观赏。这一珍贵文物流失是因为(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 D.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6.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略中国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面积更大 B.通商口岸深入到中国内地
C.赔款数额更多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7.“穿越”是当今颇为时尚的一个词汇,很多人着迷于历史的穿越。假如我们回到1908年的晚清,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李某每天到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去做工 ②吴某看到外国的大批军队驻扎在山海关 ③小商贩们大声地在东交民巷叫卖 ④头裹红巾的义和团成员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8.右图是《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一条约对中国危害极大,使“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9.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0.1840年以来,中国在历次反抗外来侵略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落后的封建制度
C.武器装备不如人 D.清军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11.学习了《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弱国无外交 ③爱国光荣,卖国可耻
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也不畏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探究题。
材料一:读图。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规定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这一事件对我国有怎样的影响?
(3)对比两幅图,你有何感想?
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地区冲突、种族矛盾、恐怖主义、霸权主义还不断地威胁着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但国际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力也不断增强,我国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了防止近代以来的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B 5.C 6.D 7.C 8.B 9.B 10.B
11.A
二、12.(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2)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保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自豪;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前提。(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概述】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是“近代化”的主要内涵。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初,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中国人探索近代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开辟了一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递进的艰辛道路,也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勇于革新的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呈现】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能力提升】
1.正确认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20世纪的三大巨变之一,其影响是极深远的。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让“皇帝”彻底退出了中国政治舞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势力、封建主义势力照旧统治着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2.承前启后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的前期,是对近代以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旧式救国方案的延续和深入;它的后期,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崭新的思想被介绍到中国,这一思想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在中国生根发芽,唤醒了沉睡中的东方雄狮,爱国行动从自发到自觉,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典例解析】
例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朝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京师大学堂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左宗棠是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主张是“整理水师”、“设局监造轮船”,与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工业这一内容相对应。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A、B属于军事工业,而A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B项中的“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州,而左宗棠恰是闽浙总督。将各项分析综合起来,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
参考答案: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派是清朝统治者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其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
( )
①曾国藩 ②李鸿章 ③左宗棠 ④张之洞 ⑤林则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先进的中国人”是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人。右图中的人物即被毛泽东称为“先进的中国人”,此二人领导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1895年春,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给光绪帝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1898年,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表明( )
①维新变法要成功,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②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疯狂反扑 ③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④维新派只依靠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人们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辛亥革命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任何改变
C.辛亥革命失败在于缺少人民群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只反对封建统治,不反对帝国主义
6.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称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他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8.右图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一个很有名
的杂志,陈独秀等人在上面发表文章,阐发( )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尊孔复古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9.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下面关于这一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它是几个激进的青年人心血来潮发起的
D.它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10.据香港《南华早报》2013年5月27日报道,中国海军三大舰队日前齐赴南海,进行联合演习。在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之下,中国海军的这一联合军演堪称“罕见”。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出现于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1.戊戌变法是在黑漆漆的封建旧制度的天空中划过的一道亮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创建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12.学习了《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戊戌变法第一次触动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革之一 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又一次尝试(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2)图二中的刊物是哪个团体的机关报?在它的发刊词中阐发了哪一思想?
(3)图三中的文献出现于哪一时期?其制定目的是什么?
14.探究题。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各个阶级、阶层先后行动起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的尝试……
材料一:读右图。
(1)右图所示企业的创办以什么为口号?
材料二:……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2)以上材料表明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材料三:……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根据材料判断,章太炎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4)根据材料判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两位先生”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D 5.A 6.B 7.B 8.D 9.C 10.A
11.B 12.A
二、13.(1)孙中山。辛亥革命。(2)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保障人权,反对封建专制。
14.(1)自强。(2)维新变法。(3)主张革命,推翻清朝统治。(4)民主和科学。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5)①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过程。②中国人民具有爱国情怀,探索救国的道路永不止步等。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概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工人阶级开始担当反帝反封建的重任,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努力:领导工农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大革命高潮;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知识呈现】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能力提升】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自1840年以来,我国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救亡图存做过很多次尝试,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轨道,最终走向了胜利。
2.革命道路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独立自主地领导工人运动,也有与国民党合作,掀起国民革命的高潮;有模仿俄国人“城市中心论”的尝试,也有根据中国国情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开辟出正确的革命道路,进而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典例解析】
例 下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随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此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这导致中国共产党人数不断增长。
参考答案: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五四运动的发起者是青年学生
B.五四运动的口号涉及了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D.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竟被英、法等国操纵的和会所拒绝,无理地把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抗日战争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 )
A.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起来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包括(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掀起了北伐战争 ④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
5.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下面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B.北伐的主要力量是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
C.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克强敌
D.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6.学者张益民认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领导人重新探讨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对农业中国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认识。下列转变中反映了这一认识的是( )
A.从工人运动转变为农民运动
B.革命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从“反蒋抗日”转变为“联蒋抗日”
D.革命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7.“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十送红军》歌词,它反映了( )
A.红军开始长征 B.红军到达陕北
C.南昌起义后的转移 D.红军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8.“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某电视纪录片拍摄组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他们将先后到达下列哪些红色景区( )
①四渡赤水河纪念地 ②强渡金沙江渡口 ③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④遵义会议会址 ⑤吴起镇革命纪念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③⑤
10.五四爱国运动最终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初步胜利”还表现在( )
①收回了青岛主权 ②罢免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废除了对日“二十一条”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青年学生爱国进步,意气风发,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②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的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探究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上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欲复兴,先独立。“民族独立梦”是近代百年中国人民的不断追求,1921—1936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梦”做了哪些努力?(列举三件事即可)
材料二:1927年,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2)面对国民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材料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3)秋收起义受阻之后,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这一决策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4)在这种被动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做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
(5)通过以上探究学习,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D 5.D 6.D 7.A 8.B 9.D 10.A
11.C
二、12.(1)领导工人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国民革命运动;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2)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展土地革命。(3)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力量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4)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红军胜利结束了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