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合作 发展

2013-04-29 21:28张爱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员创作信息技术

张爱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崭新的课程,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大领域,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课程本质上说,信息技术课程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

信息技术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创作中去,在“做”、“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它以“创作”为载体,重在“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信息技术课堂中创作作品不同于学科知识中的题目,完成一个活动作品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需众多的智慧。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可通过小组(活动小组)围绕创作主题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来完成,因此活动小组的优劣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成败。

一、以“趣”结合——划分小组的前提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会引申出诸多子课题。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这些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纳入同一个范畴,这是划分活动小组的前提。相同的兴趣会使他们更有参与创作的欲望和冲动,从而使活动过程顺利展开,学生的创作就更具主动性、自觉性。在作品展评时,他们更愿意展示成果,更愿意介绍他们创作过程的所知、所感、所获。如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文字处理系统中作文的美化编辑,内容丰富,操作技能多样,涉及文字处理常用的多个编辑方法。通过对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男生对文字输入、排版等较感兴趣,而女生对封面整体美化、图文编辑等较感兴趣。根据这一现象,对学生作文的创作,由学生自主选择,根据他们的兴趣分成若干创作小组。正因为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作文题材感兴趣,在创作中他们显得更主动、更自信、更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

实践表明:正因为“兴趣”一致,使得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也往往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克服,以提高他们创作的作品的品味。如在《我的心愿》作文编辑中,有部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文本颜色、插图的选用、版面的设计往往会超出教师的想象,让观众耳目一新。利用恰当主题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确立各活动小组。在此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往往更强烈。

二、以“情”组合——划分小组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堂中活动小组强调的是团队凝聚力、向心力。良好的小组协作环境,往往能调动、激发小组成员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性格、品行、行为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种种差异,这就导致他们在开展活动时存在一些隔阂。为此,小组成员的选定应在学生兴趣相近的情况下,重视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而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糅合在一起。因此小组成员划分时,就需要教师对各小组的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当发现小组内成员因为某种差异,而产生一些抵触畏难情绪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内部矛盾”,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以同学之间的友情互勉。平时教师应经常帮助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到教师的指导和关怀,而教师的指导和关怀,往往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农村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如果放任学生自由组合,会发现成绩较差的学生总处于“落单”的尴尬境地。为此在分组时,让那些“特殊生”与相对优秀的学生分在一起,通过优秀学生的传帮带,提高他们的水平与能力,让他们切实感受来自同学、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实践证明,以“情”组合,往往能形成互助、协作的团体。如二(1)班李某,是十分调皮惹人烦的学生,活动小组成立后,他落单了,成了“孤家寡人”。这时,将他编入人数较少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大部分泄了气,抱怨地说:“真倒霉”。发现这一情况后,我找到该小组的所有成员,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看到其实李某是一个十分愿意表现自己的,而且在操作技巧上,他的能力比较强,应发挥他的优势,再者,他是我们班的一分子,帮助他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责任。通过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小组成员最后接纳了他。而通过对“特殊生”以“情”的安排,发现以同学情、朋友情联系的小组成员在活动时总会团结一致。

三、以“能”细化——划分小组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长是创作正常开展的关键,他是活动小组的核心人物,必须具备驾驭小组的能力。在开展创作比赛活动时,发现部分学生会毛遂自荐,但也有部分学生具备这些才能,但怕挑担子,寄希望于在他人的安排下完成自己的活动任务,这样的小组,会导致活动小组整体实力不均,创作的成果也会良莠不齐。因此,在成立活动小组时,教师应仔细分析各小组组员的情况,及时对各小组的组长人选进行适当调剂,切实改变实力不均的现象。

以“能”细化,既要调整各组的核心人物,同时也要细化组内成员的分工。活动小组是一个整体,要发挥团体协作的优势,就必须要求小组内成员共同努力。因此,小组内的分工至关重要。在完成小组分工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组长沟通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细化分工。如某某同学擅长绘画,可适当增加图片、图像信息的筛选工作;某某同学擅长数学,可由他组织完成在电子表格中进行数据筛选、选择合适的运算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某某同学善于口头表达,可由他来阐述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收获……

四、引入竞争——提升小组竞争力

竞争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合理竞争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组间的竞争,激发了小组成员的荣誉感,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合作,更有利于小组的发展。通过小组活动,开展组间创作作品的PK,加上教师的点评,会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所知、有所获,从而激励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以后的创作活动中,小组的荣誉感同样促使他们提升整个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竞争力,使活动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如我在小組文本编辑创作后的一周内,对各小组的活动作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展示交流,再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各小组成员也就更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课程在强调学生操作技能、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更强调团结协作,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团队之中。“思则匠心独具”,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相信一定能够形成富有个性的团结、合作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成员创作信息技术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