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作业形式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3-04-29 20:48:14柯妮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效率作业数学

柯妮娜

【摘要】作为检验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学作业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要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罗列解题思路;跳跃创造,依知识点出题;随机互换,加强作业交流。作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求实、求活、求新”,生动和谐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作业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32-01

新课程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提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教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进行了众多有效实践和创新。但作为检验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学作业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这门富有逻辑性的学科,要让作业发挥真正的作用必须对作业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传统的也好,创新的也好,各种数学作业形式都有其好处,但是它的弊端也会在实行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以外,单一或单调的作业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数学素养的提升也因之大打折扣。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数学作业形式的探究方面谈谈三点心得。

一、罗列思路,强化思维训练

传统的作业一般是老师挑选课后练习或者其他地方的练习布置成作业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方式固然是应当被部分保留的,但是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作用模式难免会感到疲倦,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我们需要对作业进行适当改变。比如,传统作业我只布置一题,另外的两道题不需详细解答,但需要明确出题意向和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做似乎和传统的形式差别不大,只是讲解题过程细化。但事实上,将明确题意和解题所需知识点细化强调更能加强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把握,强化思维的训练。而就数学而言,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才是最可贵的,学生在新的作业方式下会让思维得到更多锻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圆O中, AB为圆的直径,已知某物体每秒行走1厘米,该物体从 A点沿直线走到B点,共用了8秒,求该圆的周长和面积。传统形式的作业自然是要求学生写出具体过程。但是这里,我只要求学生写出出题者考查的意图和解题思路。也就是说,就算学生在计算方面会出错,他们也能完成这部分作业。例如有学生这样写,“很明顯出题者是考查圆的相关性质和行程问题。要用的到的知识点主要是,d=2r、C=d、s=?仔r2,还有路程=速度×时间。思路:求圆的面积和周长,关键就是求圆的半径r。而本题中圆的半径需要通过行程问题解决。”我们很明显发现,虽然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清晰,但是实际解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会让学生 “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会做了。因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这道题在下一次作业中就转变为传统练习,需要详细解答。而同一道题的两次作业对比中能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思维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出题,巩固提升技能

作业创新的第二种形式是让学生出题,把出题当成一项作业。其实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出题者的出题意向和出题角度,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出题。而用出题来代替解题,既不用做题又能体会出题的成就感,学生自然十分愿意,这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事实上,出题者要比做题者做更多功课,从题目知识点涵盖率、难易程度、题目准确性到题目严谨性都要有一定的考虑。小学生的想法常常空穴来风,思维极富跳跃性。他们能把几个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出题,看似无厘头的题目却有深刻的意义。学生出一道题所复习和巩固的知识点以及思维提高程度都远远超过做题。

例如,教完《圆》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出一道题。有个学生出了这么一道题,“已知括号里的数为某圆的半径(厘米),而且它符合这样的规律: 2、x、6、8、10,求该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和。”这道题涵盖了找规律和圆的相关知识点。本来这两者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它们仍然被巧妙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学生思维跳跃创造这道题的同时,他肯定要对找规律和圆的相关知识有一番详细的复习(圆的内容是作业中必须体现的)。题目出来后先是要自己做一遍,保证能够解答,还要研究题目的本身的正确性,让人挑不出毛病。虽然刚学完圆的相关知识,但是他把题目的切入点设计在找规律方面。这样可以避免解题者对圆的性质的熟悉而容易解答出来。由此观之,不论是从知识的摄取程度还是从思维的训练程度上考虑,学生自己出题所带来的效果要远远超越传统作业模式。

三、习题交换,相互学习促进

第三种作业形式是建立在第二种形式之上的,即将学生的作业本随机打乱分发(事先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然后学生解答打乱后手持作业本上的题目(也就是之前作业本所有人出的题目)。答完后找出题的同学核对答案,或者就解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出题者交流讨论。这项作业是课后完成的,学生要在作业本上进行解答和批改,下次上交时要让教师清楚看见。如此一来,学生出题都有人认真解答,还可能发现题目存在的问题。这就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钻研出题的方向和题目的质量。这个出题、解题的过程无形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交流中互相促进,每个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以第二个片段提到的问题为例,一个学生在解题时发现一个明显的出题错误。他对出题者说,“面积和周长的单位不同,两者的和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问两者的比值或者干脆单独提问。”出题的同学虚心接受。他又提出,“找规律题目的答案常常不唯一,你有没有想过x可能是其他值?如果是选择题,而你又没考虑到,那做题的我可就冤枉了。”出题者反驳道,“那你发现其他合理的答案了吗?”他想了想,“我有认真想过,还没找到,不过我觉得肯定有其他情况。”经过一番辩驳,两人决定认真研究这道规律题。不管结果有没有其他情况,他们两人在进行作业交流的同时进行了思想交流。而思想的交换是双赢的,他们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到很多课堂上不能给予的东西。

总之,作业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以生为本,在内容上要“求实、求活、求新”,以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即使是创新的作业形式也不能滥用,造成学生的“审美疲惫”,要各种形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融合交叉使用,生动和谐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作业的“老话新说”——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李运华;陈林葵;小学数学课外学习资料质量的分析与评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猜你喜欢
效率作业数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快来写作业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我想要自由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