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儿之教育困局及其解决策略

2013-04-29 00:44单文顶袁爱玲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3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幼儿

单文顶 袁爱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剩余劳动力在不同区域间流动。又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多数会选择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只身一人或者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这样就出现了留守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幼儿数量庞大且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研究发现他们在心理、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力量通力解决。

一、解决留守幼儿教育困局的重要性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幼儿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其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段成荣等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095%的抽样数据对我国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2000年全国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已达794.79万,占到留守儿童总数的34.7%。[1]蔡迎旗等在2007年对湖北省黄冈革命老区10区县123个幼儿园的18791个幼儿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幼儿共5742人,占被调查幼儿总数的30.6%。[2]另外,全国妇联在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0~5周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到全国同龄儿童总量30.46%。[3]虽然数据有些差异,但总体上出入不大,留守幼儿的数量庞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龄前期是个人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庞大的留守幼儿没能享受到起码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甚至生存状态呈现恶劣之势,这对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都十分不利。解决留守幼儿问题,不仅是对幼儿生命价值权利的尊重、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关系到万千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幼儿由于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若解决不好,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留守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食宿、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条件普遍较差,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问题。[4]

1.生命安全问题。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或一人外出,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保护和监管,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比如溺水、误伤、触电、被拐骗等。有些安全问题是因为被别人侵害的,有些是由于自己的行为导致的,这些都严重威胁幼儿的生命安全。例如,2005年8月18号,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以《老屋悲剧》为题报道了一个令人痛心和心碎的故事,身在湖北省十堰市打工的李剑波由于长期没有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父亲和儿子,以至于59岁的老父亲李玉山穿着拖鞋病死在卧室的床上,而其3岁的儿子兵兵饿死在老父亲身旁。当李剑波听到噩耗赶到家时,两人已死去多时,并且尸体已经腐烂。2011年5月28号,安徽省岳西县的毛尖山水库发生一起4名儿童意外溺水事件,其中就包括1名5岁的幼儿小根。一个个还没绽放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怎能不让人扼腕痛惜。

2.心理问题。弗洛伊德第一个提出:婴儿和母亲的关系将为婴幼儿以后的所有关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强调家庭关系和早年经历的重要性。留守幼儿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交给亲戚,无法享受到父母的亲情关怀,加之父母在外打工,也抽不出太多时间来关心孩子。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爱,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5]也有不少父母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家庭教育意识的缺乏,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也是这样想的,其实不然。有研究显示留守半年以上的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和一般的儿童就有了显著差异。[6]

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幼儿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人格发展问题,主要有(1)孤独寂寞。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别的幼儿在离园时有爸爸妈妈来接,自己却没有,心理上落差是可想而知的,即使父母打电话回来,也只会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话”,“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乱跑”,很少会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2)敏感多疑。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遇到一些问题就和别人较真,怕其他小朋友说自己,与人交流时总是比较敏感,有时还会充满敌意。(3)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张志英在对留守幼儿的孤僻心理做了专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留守幼儿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和严重的就是幼儿的孤独感表现强烈,并指出那些由亲戚代为教养的幼儿常常有一种孤僻的心理: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胆小、娇气、自私、不合群,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7]

留守幼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一般对孩子比较溺爱,幼儿大多在一种放任的环境中成长,缺乏适当的管教和道德约束,的确容易出现问题,如一些留守幼儿已出现见识贫乏、情感冷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生活学习习惯差等问题。[8]

三、留守幼儿的教育困局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有许多社会功能,如繁衍功能、生产与消费功能、抚育子女功能、教育功能等。作为父母,本在子女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留守幼儿的父母不在身边,有的甚至好几年都没有回来,导致父母监护权的直接缺失。而爷爷奶奶大多受教育水平较低,有些甚至是文盲,教育观念落后,即使想在学习上给予幼儿帮助也无能为力。

2.幼儿园缺乏且教育质量低下。留守幼儿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差,师资更差。留守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对其进行“补偿”,然而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指出:“中西部地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太少,有的县连一个公办幼儿园都没有”。我国中西部22个省份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多数农村幼儿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9]大多数家庭只能把孩子送进私立幼儿园学习,一般这类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设施简陋,师资水平较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者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小学化倾向严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偏重幼儿认知,忽视幼儿情感的发展。再者,国家在学前教育立法方面进展缓慢,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也低,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基本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造成不少人缺乏进取心,职业怠倦严重,忽视自身专业发展,教育质量低下是必然的。

3.政府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幼儿教育经费在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小,1993才首次突破了1%,达到1.3%,十多年来基本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在2000年的教育经费支出中,高等教育占25.4%、中专占6.6%、中学占29.42%、小学占32%、幼儿教育仅占1.38%。[1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8%,低水平资金投入实难支撑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留守幼儿教育困局的解决对策

1.家庭层面。

首先,父母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父母一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其次,父母在外打工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把孩子带着,让他们在城里接受教育,这样也方便照顾孩子,给孩子家庭的温暖。如果条件暂时不允许的话,务必要选择好监护人。监护人要有爱心和耐心,监护人应采取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监护人也要经常与幼儿交流、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孩子的父母。再次,外出的父母应经常抽空回家看看孩子,比如节假日、寒暑假,而不仅仅是往家里寄钱,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2.幼儿园层面。

首先,幼儿园对留守幼儿的教育应起主导和主力作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留守幼儿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为了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提升其专业素质。其次,幼儿园应对留守幼儿进行登记备案,内容应包括:幼儿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籍贯、个性特征、行为习惯、个人爱好)、幼儿父母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联系方式),实行专人负责制,落实责任,加强对留守幼儿的管理。再次,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行为及心理上的变化,即使是细微的小事,尽量把当时孩子的情况和表现记录下来,主动和孩子交流,并把情况及时反映给幼儿的父母及监护人。最后,幼儿园应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例如亲子节、角色扮演活动、主题活动等,鼓励幼儿积极参加,给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

3.政府层面。

(1)转变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制度的制约,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所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不均等的,可以说是一种歧视性对待。幼儿想要在非户籍所在地入学,不仅需要交纳学费和生活费,有时还要交纳借读费以及其他费用,这让许多外出务工人员无法接受,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目前只有逐步实现以户籍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幼儿教育问题。

(2)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留守幼儿之家”。

政府应该用一种战略眼光来看待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资金投入。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的投入上占到总投入的80%左右,家庭投入只占到20%,但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全由政府支付也不太现实,这里可以实行学前教育资金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及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中央和省级政府也可设立留守幼儿教育专项资金,用于保障留守幼儿的基本权利。同时要求各级政府明确规定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

政府应抓紧“留守幼儿之家”的建设,为留守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实行寄宿制,选用专业水平较高和有责任心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加强对“留守幼儿之家”的管理。针对留守幼儿之家制定相应措施,规范其职能范围和收费水平,并要求其面向全体留守幼儿,不设任何门槛。

(3)抓紧学前教育立法建设,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留守幼儿的权利和利益。

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有大量农村留守幼儿的地方,应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规定农村留守幼儿的权利,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村留守幼儿问题上的政府职责、农村留守幼儿的学前教育与家长和社会的关系、农村留守幼儿的学前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以及与农村留守幼儿有关的法律责任等。[11]只有加强学前教育立法,用法律来保障留守幼儿的基本权利,留守幼儿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留守幼儿也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4.社会层面。

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理论看,儿童是在一个受外部环境多层次影响的复杂关系系统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幼儿的教育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公安、工商应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拐卖集团、黑网吧、不良出版物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力争消除不良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新闻媒体、宣传部等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社会积极关注留守幼儿,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多开展一些留守幼儿人文关怀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解决好庞大的留守幼儿的教育和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获得幸福生活之梦想。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

[2]蔡迎旗,王清华,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幼儿”现状调查.学前教育研究,2007(6)

[3]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6)

[4]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2003(9)

[5]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理论观察,2006(4)

[6]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7]张志英.“留守幼儿”的孤僻心理.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1)

[8]张志英.“留守幼儿”的孤僻心理.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1)

[9]冯晓霞,张凤.农村幼儿保育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人民教育,2011(12)

[10]王化敏,周亚君.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http://www.cnsece.com/article/3123.html

[11]刘璐,蔡迎旗.农村“留守幼儿”问题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学前教育研究,2007(6)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