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的逆周期策略探析

2013-04-29 00:44林子豪
中国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制造业

林子豪

摘要:经济周期波动与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具有相关性。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评价和反思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分析和探讨行业周期性低谷的扩张策略、行业周期性波峰的收缩策略、以及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制造业的导向。将逆周期策略研究纳入企业发展视域,进而提出运用逆周期战略是制造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逆周期策略;宏观审慎管理;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全球经济波动同步性增加。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之后,也步入了经济紧缩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更面临外需经济萎缩内需市场深度不足的冲击,生存状况堪忧,走出低谷之路困难重重。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中国制造业有哪些因应策略?基于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理论框架,我们对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波动周期中逆周期扩张与收缩策略的因应对策展开研究。

二、经济周期与经济运行的相关性

经济周期特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动中的客观常态。经济周期的特点:第一、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包括谷底和扩张、波峰和衰退四个阶段。第二、虽然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在逻辑上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但是它们在每个周期中持续的时间和形态各有表现,甚至于差异很大,不可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当前我国经济背景处于长周期增长趋势放缓和短周期总需求紧缩的叠加状态。我国学界通过研究,得出了经济增长率确实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观点。并分析了周期波动的成因,认为是与经济体中包括生产力的物质要素、资金链、生产关系和国家对市场干预等有关联,而工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外部冲击是辅助因素。因此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呈现相关性,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扩张力度要大于紧缩力度,这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幅大致相吻合,并据此说明,频繁的扩张投资和收缩投资是要付出社会成本的。只有逐步完善市场微观经济机制,合理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才能避免在经济周期拐点处发生大起大落的趋势转换,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三、在经济波动周期中的制造业

经济周期判断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包涵多方面的经济活动综合体,我们难以用一个乃至几个单项的时间序列去全面预测,仅从当前大趋势来看,全球制造业尚处于未明显复苏阶段,衡量制造业的三大周期数据仍无明显起色、库存周期未步入良性循环、新的资本投资周期仍未启动、进入新的需求周期也为时尚早。汇丰银行2012年9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8,该数据已经连续11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受去库存压力拖累,9月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从8月的48.2下降至47.0,为10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速仍在放缓。

中国制造业虽然产值首超美国,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很复杂很严峻。首先,要破解结构失衡转型升级困局:占中国制造业半壁江山的是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大,甚至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缺乏产品自主创新的转型能力和升级空间。其次,要化解同质化产能过剩库存量大的生存危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态已经从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有效需求不足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制造业生产积极性有所萎缩,投资意愿减少,盈利下降。同时,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压力加大。再次,要扭转企业高负债运营局面:高负债几乎成为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因,主要表现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最后,要纾缓融资难的困境: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条件恶化而被迫收缩经济活动。

1.行业周期性低谷的扩张策略

企业扩张策略是指企业在针对市场结构需求和运营成本两大关键因素,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谋求企业扩张的战略。表现的主要形式有:并购战略、多种经营战略。这些战略被认为是培养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代表着一种新型的产业力量。当行业处于周期低谷时,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资产市值严重低估。此时资本市场便出现了低价并购的机会,企业在低谷期适宜采取逆周期策略,筛选潜在市场价值的并购目标,择机实施低成本并购。当行业高峰期到来,对并购的落后产能实行剥离重组,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相对于自建产能而言,由于行业低估时购进的资产成本相对低廉,能迅速在行业复苏过程中增加产能,从而整体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资产的盈利性和竞争力,选择并购模式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正收益。因此逆周期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策略的重要选择。除了并购战略,企业还采用多种经营战略。经营多样化理论及实践证明,实现企业经营业务多样化,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分散和降低风险。

2.行业周期性波峰的收缩策略

企业收缩战略表现的主要形式有:企业重组战略、分立战略。所谓公司收缩,不能一概简单地把其定义为把大公司分拆为小公司,它属于与扩张战略相反的一种“逆兼并”行为,具体是指企业实行内部的资产重组和产权调整,局部收缩战线,当行业处于经济周期波峰,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订单前景良好,企业此时反应采取保守的收缩策略,趁市场资金相对宽裕逐步回笼资金,提高现金存量,减少负债比率,保持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能够持续盈利。并对资产负债表左侧的资产项目进行二次可行性调研,对产业资产是调整重组或收缩撤退,要当断则断果断决策。

3.企业实例分析

从行业微观层面来看:在经济波动周期,企业的经营难度和不确定性增大,常规的经营策略已经不足以应付超常规的经济波动,运用何种发展战略尤显重要。

案例一:2008年浙江民营造船业达到高峰,以台州造船业为例,当时台州造船厂船台爆满,从业人员达7万人之多,在行业高峰期,造船业成了银行抢着放贷的“香饽饽”,助推更多人贸然进入这一行业。而在宏观背景下,银行收紧放贷,几乎所有银行都把船舶业列入高风险行业拒绝担保。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一季度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均同比下降。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由于船舶业建造期间生产资金缺口大,融资难直接造成造船业有订单不敢接。在行业低谷期却没有银行贷款支持,融资难已成为浙江民营船厂进入倒闭期的主因。浙江造船业从盛到衰的实例应引起我们反思。并籍此说明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制造业,顺周期经济活动特性会助推经济泡沫引发风险。逆周期的经济活动特性则能够起到一个调节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

案例二:壳牌公司一贯秉持逆周期一体化的战略,公司战略的逆周期性显著,其净投资现金支出与公司净利润率呈反向关系,公司保持较高的现金存量。只在行业波谷时提高负债率,降低现金持有,并运用自身存量现金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并购投资。从而降低资产成本,提升资产效率。而在利润增长较好的年份,公司则缩减了投资支出。由于壳牌公司推行成熟稳重的逆周期战略,该公司一直维持较高的资本回报率。这一实施逆周期战略的典型范例,说明实施逆周期战略是企业调整资本结构、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四、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对制造业的导向

从政府宏观层面来观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一框架的初步建立,进而提高了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宏观审慎管理其重要存在形式就是建立逆周期的动态准备制度,在经济强劲贷款增长过快的周期提取动态准备加强风险防范,在经济下行贷款增长过慢周期则减少动态准备,以此起到平滑贷款投放和经济波动的目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理念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以此减弱经济波动周期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前沿制度,它具有哪方面的导向?首先是逆周期监管的思维理念,其次是逆势而为的运营策略。而中国企业在准确认识行业的周期性,并作出恰当的经营战略选择上,仍然非常不成熟。“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做法会对稳定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损害。应从政府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战略中得到启示,制造业需要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把握好扩张与紧缩的力度与时点,张弛有度,在经济波动周期中顺势蓄能逆势而为做个“不倒翁”。

结论:在经济波动周期,顺周期经济活动特性,会导致经济上行时期大量放贷积聚风险,助推经济泡沫。经济下行时期则引发信贷紧缩,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是加剧经济波动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而逆周期战略,是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挥杠杆功能的有效工具,逆周期的经济活动能够起到一个平缓调节经济的稳定作用。是企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对策。把逆周期策略的理念引入企业经营别具现实意义。

结束语: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中,收缩期相对延长,扩张进程相对艰难。政府要在逆周期的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下渐次推出逆周期的组合政策,保障经济平稳增长,防止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明确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宗旨是健全实体经济与金融对接机制,有效减缓实体经济供需失衡矛盾的经济波动影响。制造业要及时掌握市场状态的转移规律,善于运用逆周期战略,提高企业内生性抗衰退能力。尽管中国制造业复苏之路步履维艰,但后发优势潜力还是很大。今后制造业应加大向调整结构倾斜,促进制造业中大型新兴经济体向工业价值链上游移动,促进低能低效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这将是中国制造业走出行业低谷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树成: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2]毕大川 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6).

[3]徐盛华 陈子慧: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 清华出版社, 2004,(7).

猜你喜欢
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婴儿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