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学森的成长看杰出人才培养

2013-04-29 00:44刘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杰出人才钱老师大附中

刘沪

说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杰出人才的期盼,我们都会想起钱学森先生的那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段话他用了两个动词,一是“培养”,二是“冒出”。人才的“培养”与“冒出”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为什么钱老如此强烈地呼吁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问题呢?我想既与钱老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有关,也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钱老中学6年都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他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影响钱学森等一代杰出人才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有两个重要原因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是1922年我国开始实行“六三三”学制。随着这次学制改革,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授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钱学森1923至1929年在师大附中读书,是这次教育改革最早的受益者。二是全人格教育,上个世纪20年代,老校长林砺儒主持师大附中工作,他认定理想的中学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

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钱学森回忆说:“这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很深刻和现代化”。当年的必修课和今天相比只差一门计算机课。高中文、理科讲授很多大学知识,数学、物理一般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选修课更是丰富多彩。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中学时代的钱学森可以自由使用学校的实验室。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杰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杰出的教师。钱老晚年有这样一个手记,回忆影响他人生的17位老师,其中师大附中的老师就有7位。从钱学森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是大教育家培养了大科学家,是大师培养了大师。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3-5-31)

猜你喜欢
杰出人才钱老师大附中
对我国杰出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戏曲表演杰出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
王妙、周影影入选陕西省高校第三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送别爱笑的钱老
跃青春 筑国梦
钢琴与研究生
“学院院长”“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招聘
东北师大附中 校园科技节精彩不断
85岁老人的“绿色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