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工程实践总结了直接影响地基处理的方案选型和造价问题。例如湿陷性黄土、砂土、砾石等地基处理方法均不相同。要求我们深读地勘资料,对土质进行深入了解,做出合理的地基处理。
【关键词】振冲桩;载体桩;换填垫层法
1. 工程概况
笔者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新都市花园的21#楼工程设计中,遇到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情况。该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Ⅰ级黄土台塬中后部,微地貌属古河道,地基湿陷性平面分布极不均匀,为北段弱,南段强,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中普遍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砾砂、含泥圆砾薄层或透镜体,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整体属中部硬,东西两边软场地,为典型河流相冲击冲洪成因地层,20.0米以上为非均匀地基土,20.0以下基本为均匀地基土。该21#楼是15层剪力墙住宅,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摆向为一单元在西南角,七单元在东北角,为倾斜50度,楼总高43.000m,带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标高为-2.400m,楼总长164.500m,用沉降缝分为七段,每单元一段,南部2个单元地基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强度低,均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可塑,局部软塑,平面从南向北,从软塑~硬可塑,没有较硬的地基土层选做桩端持力层,中间单元地基土均为圆砾,七单元也是软土层。本场地地基,正像我们常说的“牛背梁”地基,两边软,中间硬。
2.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1)遇到这种地基,可将基础根据不同地基土层情况彻底断开,一、二单元与三~六单元、七单元间沉降缝从上而下贯通基础筏板,使这三段建筑能够自由沉降,这样即使地基产生局部不均匀沉降,也不至使筏板及上部结构断裂。载体桩、钻孔灌注桩、CFG桩复合地基、振冲桩都是这种地基的常用桩型。
(2)载体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基形式,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载体是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载体桩桩长为混凝土桩身长度加载体高度。它在钢筋混凝土沉管桩扩底的基础上,对扩底进行填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夯实挤密,从而大大提高桩基的承载力。
(3)钻孔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具有施工低噪音、低振动、单桩承载力大、挤土影响小、含钢量低等特点,但成桩工艺较复杂。
(4)CFG桩复合地基,是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的一种桩型,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做填料,一般不用计算配筋,CFG桩与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共同工作。
(5)振冲桩,是利用振冲器借以高压水成孔,然后投以碎石使之密实,在土体中形成一个密实的桩体。振冲桩的桩体与桩间土共同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 本工程地基实践
3.1 本工程地基处理选取多方案进行比较,理论认为振冲桩有5方面优点:
(1)振动力直接作用于地基深层软弱土的部位,对软弱土施加的振动侧向挤压力大,因而使土密实的效果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相比最好。
(2)对不均匀的天然地基土,在平面和深层范围内,地基的振密程度可随地基软硬程度用不同的填料量进行调整,使用相同的密实电流值控制,以达到较为均匀的地基,满足工程对地基变形的要求。
(3)施工机具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较快,加固质量易控制,目前的施工技术最深可达30m。
(4)不需钢材和水泥,仅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和中砂等当地硬质材料,因而造价较低,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较,一般可节约投资三分之一。
(5)在天然软弱地基中,经振冲填以碎石、或卵石等粗骨料,成桩后改变了地基排水条件,可加速地震时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有利于地基抗震和防止液化。
3.2 出人意料,振冲桩经检测,以粉质粘土为主的地基未达到设计要求,我们到现场查看,对现场深挖3米,以便查看桩基情况,查找不合格原因,看到部分桩桩间距超过设计要求过大,部分桩径不满足设计要求,还有断桩现象,还对施工过程是否规范表示怀疑,高压水冲击成孔、清孔就是一个关键环节,水量未控制好,大量水渗入地基土,同样影响地基承载力。决定在以粉质粘土为主的地基范围内(地勘现场划分)加固,在振冲桩之间补载体桩,上部3米用砂石垫层回填,下面见图1载体桩平面定位图。
3.3 施工载体桩要控制好与振冲桩之间的关系,碰到振冲桩载体桩将会打不下去,又会碰到种种困难。为减少经济损失,载体桩打完后可不再做单桩承载力检验,因为下部已有振冲桩,承载力计算值肯定偏高,上部还有3 米砂石垫层,故可不做单桩承载力检验,仅需在垫层做完后,按砂石垫层做承载力检验即可。经检验最终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合格地基。
3.4 现将本工程地基竣工实测结果抄录于后: 21#楼正负0.000为105.980,筏板底标高为-6.900m,两端头土层分布为:101.11~99.01为素填土,99.01~97.51为黄土状粉质粘土,97.51~89.71为粉质粘土,89.71~83.81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中间土层分布为:101.39~99.69为素填土,99.69~97.49为黄土状粉质粘土,97.49~96.09为含圆砾粉质粘土,96.09~88.09为圆砾层。振冲桩桩长两端为14米,中间为7米,载体桩桩长为14米。
3.5 2012年1月4日进行主体验收,直至7月29日期间沉降观测共18次,每次检测28个点。下面列出2012年7月29日每个点最终沉降量,如表1、工程平面示意图见图2。
由上表可看出此工程沉降基本均匀,满足规范要求。
4. 值得讨论的选择
振冲桩优点很多,但是施工工艺需要利用振冲器振冲及高压水冲击成孔,造孔完成后,还需反复起落振冲器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至流出的水澄清,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渗入地基土的水量过多,即使填料充足,振冲密实,还可能会造成桩基最终检测不合格,必须做好排水处理,否则大量水渗入地基土对地基的影响,是这个桩型的弊端。我们试想若不采用振冲桩,直接采用载体桩处理此地基结果会怎么样?载体桩特别适用于建造在粉质粘土、施工时不产生液化的粉土及承载力不高的软弱地基上,对中间单元为砾石层的地基不太适用,穿透会非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中间单元采用换填垫层法的方法处理,将填土等挖除至砾石层,然后用级配砂石回填,两边采用载体桩打密,这样整片场地就类似于砂石层地基。用不同的地基处理办法达到整楼相同地基的效果,这应该是处理地基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待工程实践或实验验证。
5. 编后语
通过读前面杜艳、刘娜、白晓静等三位青年专家论文,深为她们提出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杆系最佳组合”设计理论而高兴。她们从不同的实际工程设计中,都论证了“结构杆系最佳组合”设计理论,具有较深的有前途的学术与实用价值。很值得我们呈献给读者诸君。她们的恩师,我国知名建筑力学学者王润昌教授说:这是抛砖引玉。假若在有兴趣的读者中,拟参加“结构杆系最佳组合”设计理论讨论,深望与我们联系,以文会友,推动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