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2013-04-29 18:46杜乐
教育界·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再就业教育培训失地农民

杜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在农转非的过程中由于牵涉广泛,因此在实施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农民会失去土地,这意味着多数农民的生活将无法保证,所以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再就业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失地农民 再就业 教育培训

对于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而言,应该重视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实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因此应该重视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为我国综合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原本只依靠耕地才能生存的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保障,所以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没有其他的技能且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左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再就业的能力不高。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从事单纯依靠体力的工作,且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工资低,流动性强的情况,这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不仅能改变现有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结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以人为本”,加强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1.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国农民人口众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导致了我国失地农民的人口增大,如果无法保证这部分农民的生活,也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就业环境具有重大的联系,所以只有对劳动力进行有效地整合,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 满足了失地农民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为了生存一定会进城务工,但是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也会遵循自身发展的预期和兴趣进行选择,但是因为没有技能,所以很少有失地农民能遵照自己的内心进行职业选择,所以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能满足其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3. 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

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以人为本”的再就业教育培训,能提高失地农民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失地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民改变原有对社会的错误认识,对自己的就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如何加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为了稳定我国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再就业教育培训模式进行变革,积极寻找措施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方法。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再就业教育培训

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失地农民的心理变化,认识到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各项政策的落实,能够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并结合失地农民的实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制定教育培训政策,使失地农民也能认识到接受再就业教育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对我国整体就业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能稳定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规范再就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使再就业培训能够真正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水平。在完善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应付工作,只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教育理念,将这项工作不只看作能提高政府政绩的表面工程,应该使再就业教育培训能够真正地帮助失地农民。因此应该在培训的过程中确立“以农民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再就业培训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3. 改革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模式

为了加强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的水平,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培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发展水平不一样,考虑到失地农民自身具备的素质,应该鼓励失地农民多从事第二或是第三产业的工作。这就要求有关培训教育架构及时转变原有的教育培训理念,转变原有对农民的认识,鼓励农民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行业,这样也能缓解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造成压力。

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对原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变原有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应结合失地农民的生活实际,推出网络教学或是远程教学的形式,使教育培训多样化,因为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应采用灵活的方式,并根据失地农民不同的年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实行开放式入学和教学,重视对失地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在社会上立足。

四、结语

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能结合失地农民的现实情况,提高培训工作的水平,在这当中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服务的职能,及时转变原有的培训理念,使失地农民能够真正地找到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我国社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志敏,崔铭香.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考略——以上海“撤县改区”城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5).

[2]鲍海君,何林倩,徐保根.项目管理视野中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3]郭盛乾.刍论建立以人为本和谐海关教育培训长效机制[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猜你喜欢
再就业教育培训失地农民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