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而然”到生态建筑:对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作品《rethinking happiness》反思

2013-04-29 18:26朱燕楠
建筑与文化 2013年8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

【摘 要】 现如今,高楼林立,快节奏的生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调,在享受着因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利生活之外,城市建筑的诟病也在悄然显现。城市的面貌开始出现雷同化,像是简单的粘贴复制操作就可以制作一般。为了能够使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发展也随之与之适应。早在五千多年前,老子的世界观里已经有了对“自然”的精妙论述,从老子的“自然而然”到如今生态建筑的危机,尽管跨越千年,但仍有反思与启示。老子认为,只有符合了“道”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懂得节制,才能寻求更好发展。本文以对一件建筑设计作品的反思为例,试图说明道家的“自然观”对于如今生态建筑的关照。

【关键词】 自然而然、生态建筑、反思幸福

《Rethinking Happiness》 是米蘭建筑设计师Aldo Cibic于第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出作品。此件作品的主题为Rethinking happiness :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like they did to you new realites for changing lifestyles.《反思幸福》是关于一个新的可能性社区的研究课题,包括四个不同的项目:

1 Superbazaar

坐落于米兰郊区,靠近新修的地铁站与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地段。意图为此地的社区构建一功能性的活动场所,包括日间托儿所,图书馆,休闲中心,户外市场等。还会有低廉的住房便于出租给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和外来移民。这个项目的建成可以广泛地服务此地。

2 Rural Urbanism

坐落于城市进入农村,农村进入城市的上海,离上海市区有一小时路程,农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碾压下岌岌可危。此件方案企图建立一个4平方公里的农业园区并包括相应居住的8000居民,低密度的住宅以保护农业并为居民提供绿色空间。项目包括可以自给的、可持续性、盈利性的“农业中央公园”。

3 A Campus in the fields

位于威尼斯的咸水湖附近,咸水湖天然的地理环境带来了优美的风景和物种多样性。这个带着新技术的项目可以解决250的工作和生活问题。这意味着需要提供新的草地模型和富有耕作能力的农业系统:在相同环境下的农业、蔬菜公园、交通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4 New communities, new polarities

一个国际性大企业从中心区域搬到了阿尔卑斯山丘陵地区的一个小镇工业区。一千左右的工人受雇于这里,并且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在小镇的中心,建立一个新的活动区域,便于这些背景不同的外国人可以拥有一个形成统一整体的地方并且可以成为这个社区的有利资源。

2010年12月4号在柏林召开的由德国建筑协会承办的“柏林论坛Berlin Discussion”建筑师Aldo Cibic做了提名为The best of all worlds –Advantage and benefit of utopia的论坛发言。发言内容如下:在实证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对建筑乌托邦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是毫无疑问,建筑乌托邦有它本身的优点和益处。尽管我们质疑它成为现实的可能,但是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警告和前进的限制力。反思幸福系列设计方案的目的在于寻求建筑与生态之间的平衡,找到一种可持续的、低污染、有机的建筑生态模式。

一、以往的建筑生态危机

早在上世纪,美国建筑师莱特就提出了农耕理想城市——有关广亩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莱特提出作为土地分散居住模型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设置在未来的美国,并描述了一种新的完整性,能消除无创造力的模仿,从而首先在区域性的田野中消除所有城市带来的非难和堕落,消除被有害的过度生长所损害的组织并使其再生。目前正在建设的理想城市阿考桑蒂Arcosanti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里。阿考桑蒂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后将能容纳5000居民。阿考桑蒂的概源于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拉里的理论,生态加建筑等于理想城市(ecology+architecture=arcology)。这个理想城市的初衷是为了回应美国城市对自然的掠夺以及美国大都市社会隔离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城市体系,它容纳了住宅公寓,自然环境,商业,产品制造,技术,公共空间,工作室还有教育和文化事业,同时又保证了私密的生活空间。所有的系统协同工作,自给自足,致力于达到一种理想的多元城市生活模式。

二、“自然而然”的哲学观

对城市建筑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反思恰与老子的“自然而然”的哲学点有相近之处。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所说的“道”意味着某种虚灵的境地,也意味着导向这虚灵境地的某种途径。《道德经》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有精甚真,其中有信。”从价值导向上看道,老子的道最深微、最亲切的旨趣就在于顺应“自然”而不刻意、造作。《道德经》二十五章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即人天地都以“道”为法,而“道”以自然为法,“道”之所“导”不过“自然”而已。这里所指涉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心目中那种成形见体的自然界万物,而是显现于万事万物之盎然生机的某种动势和天趣,自是其是,自然而然。老子的“复归于朴”的价值观,它的趋势在于“返”,意味着一种还原或返归。“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最终归于自然。顺应自然而为也就是让万物各顺其性命而自为。

三 、从“自然而然”到生态建筑

“自然而然”的世界观对生态建筑的关照即是要顺应自然常理、依照着自然发展的趋势安守自然。这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观,告诫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老子所勾画的生活蓝图类似原始氏族的生活居住模式:部落而居,伊河傍水,劳作的土地,繁衍生息。很明显,人类不可能再回归到史前状态,于是,建筑师便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生态建筑的模式来弥补当今建筑的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弊病,上文所提到的莱特即为一例。生态建筑学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把建筑当作一个有生命的健康肌体,既有其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又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生态建筑设计将建筑整体视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并以一种顺应自然的友善态度和展望未来的姿态,合理地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生物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rethinking happiness》中,建筑师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转换,建筑不仅是适应人居住的体验,更多的是要在体验中顺应自然的物我关照,解决人如何适应生态并寻求共生发展的问题。“自然”之“道”已经不是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那样把一种势所必至的命运强加在宇宙万物和人。它已经没有了一种强制性的他律。自然地道理在于我们对其顺应之中的阐释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英国 基斯?托马斯 宋丽丽 译《人类与自然世界》[X] 译林出版社2009

[2] 李振纲《中国古代哲学史论》 [B] 中国社会科学, 2004(6)

[3] 曾坚 蔡良娃《建筑美学》[TU] 中国建筑工业, 2010(2)

作者简介

朱燕楠(1989—),女,安徽蚌埠人,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
综合楼建筑设计探析
生态建筑的发展研究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浅谈生态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建筑生态化
屋顶绿化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生态建筑的构想
谈如何将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