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亮 孙玉芳 金亮
【摘 要】 银川市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市目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银川市地质灾害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
【关键词】 银川市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0. 引言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地处宁夏中北部地区,银川市下辖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两县(永宁县、贺兰县)、一市(灵武市)全部地区,总面积9555.38Km2。地貌类型主要分山地、平原、丘陵三类。构造上,银川市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华北地台的结合部位,新构造运动活跃,中、强震频发。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地形变化大。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地质环境简单,地质灾害发育一般。而贺兰山、灵武东山地区地形切割大,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山区降雨丰沛,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因而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对地区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征,掌握其时空成灾特点,对于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1. 地质灾害类型
据2010年底前完成的银川市各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对地质灾害主要类型进行统计,银川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崩塌突发型地质灾害和地面塌陷缓变型地质灾害。全市目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按规模统计,巨型灾害点1处、大型灾害点9处、中型灾害点12处、小型灾害点19处。按灾害类型统计,泥石流灾害中巨型1处、大型3处、中型10处、小型10处;崩塌灾害中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9处;地面塌陷灾害中大型5处,中型1处。
2. 地质灾害分布
全市地质灾害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等条件控制,地域分带性明显,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其中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全市59%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该区域内。银川市境内地质灾害分布:兴庆区崩塌2处;西夏区泥石流9处;永宁县崩塌5处,泥石流5处;贺兰县崩塌1处,泥石流4处;灵武市崩塌3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6处。
3. 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3.1 时间规律
银川市地质灾害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
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发生与大气降雨有关,据资料显示及群众反映,地质灾害多在连续降雨、大暴雨之后发生。银川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特别是多雨年份尤为突出。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是因为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形成通常经历孕育、发展、发生和稳定四个过程。先是形成侵蚀裂缝,继而在应力失衡时发生一次或多次崩塌破坏,最后形成新的应力平衡。最明显的是陡坡后缘地面出现裂缝,坡面上有水渗出,坡面前缘鼓起等。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强度低、变形快,裂缝出现到崩塌发生,过程很短,难以被人们察觉。因而,成灾前兆不明显,突发性强,致灾率高,危害性大。泥石流灾害在突降暴雨时,物源充足的情况下,可瞬间爆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表现出继发性是因为其形成、孕育与发生的根本机理在于流水侵蚀作用,强降雨形成洪流冲蚀河岸造成地表重力失衡,继而引发重力侵蚀作用的肆虐。一次崩塌的发生有不足以使灾害发生地重力达到平衡的可能,甚至还存在着使原有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引发相临地段连续出现几次或多次崩塌,直到重力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为止。在雨季,继发性更为明显和突出。所以,防灾过程中要谨防继发性崩塌连续致灾的危险。
3.2 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性质、构造部位、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全市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陡峭的地形及沟内堆积的碎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两岸,受到河流冲刷的影响,两岸崩塌现象严重,對岸边农田构成威胁。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矿开采历史较长,矿区内由于多年开采地下形成采空区,继而引发了地面塌陷灾害。
4. 结论
银川市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全市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银川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并且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性质、构造部位、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