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胜 马广蔚
关于我国企业能源效率研究之综述
文■吕荣胜 马广蔚
一、引言
“十二五”节能规划提出,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经济主体,其在节能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如何识别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在节能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从而提高其能源效率利用水平,成为“十二五”节能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笔者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进行综合检索发现,主题中包含有“企业”和“能源效率”的核心期刊文献为75篇。这与我国企业能源消耗的巨大比重及其在节能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严重不符,可见目前学者对企业能源效率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
二、文献内容回顾
(一)研究对象
国内关于企业能源效率研究的文献中,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和范围较广,有涉及全国、各省市或者区域范围以及省际之间的研究,也有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研究,如工业企业、钢铁企业、石化企业、制造业企业等各行业企业的能源效率分析。由于能源效率存在比较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有学者从环境效应入手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能源效率变动研究[1];有学者针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分析[2];有学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3]。
(二)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企业能源效率研究的途径,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参数法包括SFA、回归模型法和非参数法包括指数法和DEA等。其中有很多是基于DEA方法基础上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如DEA-Malmquist指数法、SFA、SBM-VRS、Surper-SBM-VRS、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等方法。此外,学者还运用了方向距离函数、迪维西亚法等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
(三)影响因素
一是能源价格。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会造成企业使用能源的成本增加,企业可能会采用价格较低的能源或生产要素替代能源。二是技术创新。有学者认为能源效率与企业的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均具有正向关系,技术创新的回报效应主要体现在原始创新方面[6]。三是行业结构。以能源强度作为权重,值越大结构越偏向能源密集型,并且会导致平均能源使用效率的降低。四是企业规模。在对于不同行业企业的能源效率研究中,学者们针对该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工业企业规模与企业能源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8],制造业企业规模的大小与能源效率的提高呈反向关系。五是外商投资(FDI)。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外商投资所带来的先进设备、管理经验、技术研发能力会直接提高能源效率,后者是指外资的进入间接导致同类企业会争相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手段等。六是市场竞争强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企业能源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比情况[9]。七是研发投入(R&D)。学者们普遍认为研发投入的增加会带动技术、工艺和过程的创新,促进企业能源效率的有效提高。八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从而获得较高的能源效率,但过高的行业集中度会造成垄断效应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只有适中的产业聚集程度才会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
(四)实证研究
在国内关于企业能源效率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所占比重较大。有学者通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我国1998—2007年间的省际能源效率[7];有学者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制造业2001—2007年的行业数据进行测算,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5];有学者利用松弛效率测度对我国1902家火力发电企业的经济环境做出评价[4];有学者以我国1997—1999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迪维西亚法对影响工业企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2];有学者以江苏省271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3]。
(五)对策研究
提高企业能源效率,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经济[3];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发挥税收在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上的有效作用[2];加强对轻工业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对节能技术、设备的采购实行价格补贴,将节能指标纳入市场化交易[9]。从企业层面看,要注重运作模式与节能机制的创新,增强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整合及消化吸收能力;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技术与装备的进一步推广,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节能调度,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有效区分节能成本和节能潜力,理顺利益方关系,优化配置方案[4]。
三、研究特点和局限性
(一)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对象趋于宏观。国内的相关文献多是从全国范围、省际之间或者行业部门出发,涉及到具体企业层面的研究较少,导致结论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把握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具体到企业主体而言,实施的可行性不高。第二,实证研究广泛。在检索的文献中,其思路总体上是在整理和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假设,选取一定时间序列的行业或企业数据作为样本,按照相关指标衡量和生产效率研究方法建立实证模型后得出结论。第三,研究基础主要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多基于一定区间内的行业或部门数据,而数据的应用具有一定时效性,随着统计数据的不断更新,研究具有可持续性,有必要继续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新时期企业的能源效率利用情况。
(二)局限性
企业能源效率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企业能源效率和行业能源效率的概念划分不明确。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能源效率水平将会对企业造成深远影响,但现有研究中缺少对两个概念的明确界定,导致研究结果针对性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第二,研究对象范围较窄。国内对企业能源效率进行研究的对象包括国家角度,区域角度及行业部门角度,趋向宏观研究,涉及微观角度的研究较少,缺少对企业主体内部的微观深入分析。第三,对企业能源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具体可行的提高企业能源效率方面的实施建议。
四、研究展望
基于国内关于企业能源效率研究的突出特点和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微观企业的能源效率进行系统分析。将研究对象范围缩小,不仅可以增强研究深度,更能提高研究结果对于企业主体的适用性。第二,明确对企业能源效率和行业能源效率的概念划分,将有利于能源效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第三,可以从评价的角度入手展开企业能源效率的研究,为企业能源效率利用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价。在对企业能效利用情况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为企业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姗姗,屈小娥.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8)
[2]刘红玫,陶全.大中型工业企业能源密度下降的动因探析[J].统计研究,2002(09)
[3]李思慧.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09)
[4]夏晓华,史丹,李鹏飞.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区域调度的能源效率松弛测度分析[J].财贸经济,2011(11)
[5]王霄,屈小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02)
[6]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01)
[7]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1(04)
[8]屈小娥.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基于 DEA 的实证和模拟[J].经济管理,2011(07)
[9]邵军,管驰明.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09(01)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市节能服务产业化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JGL10-936)阶段性成果〕
(吕荣胜,1951年生,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马广蔚,1990年生,内蒙古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