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科学预设与教学智慧中升华

2013-04-29 00:44曹煜霞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家肥升华预设

曹煜霞

新课程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呢?上学期,我执教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在农村除了使用化学肥料,还可以使用什么肥料?

学生齐答:农家肥。

师:根据你们的调查与研究,你们认为是使用化肥好,还是使用农家肥好?

生1:化学肥料好。

生2:农家肥料好。

师:好,既然有两种观点,我们分成两组讨论、交流。

生1:化学肥料肥效高、清洁卫生、施肥方便。

生2:农家肥料来源广、污染少。

生3:简直胡说,每次学校围墙外边农民挑粪时教室里臭味熏天,弄得我们必须马上关闭窗户才能听课,这样还污染少?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甚至在等着看笑话。

……

我看了看手表,赶紧总结:使用化肥、农家肥均有利有弊,应合理使用。

学生3显然不服气,但屈于教师权威,没有争辩。其他同学也似懂非懂地静了下来。

反思这一教学片断,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备课缺乏充分的预设。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备课时除了对照课标、研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外,应仔细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猜想不同学生面对某个情境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尽可能做到对课堂演变心中有数,唯有这样才能减少课堂中“面对学生的意外回答”而措手不及的尴尬。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3是实话实说,其反应不在预设之中,如果我预先能从学校周围都是农田环境出发,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对比的方法分析农民施粪肥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就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学生的问题。

二是课堂缺乏民主的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

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虽然本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民主氛围,讨论没有深入展开,学生更多的处于观望之中。个别学生虽作了发言,这些回答大都在预设答案之中,而面对学生3的尖锐反驳,教师没有正视,缺少对学生应有的尊重,更没有因势利导以实现有效的生成,失去了一次让学生情感升华的良机。

三是讨论缺乏正确的引导。首先我没有发现学生3提出问题的价值。能提出该问题说明该生能够将学习与校园环境相结合进行分析,敢说真话,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同时他说的是事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是以偏概全。如果能因势利导、深入探究,这将是课堂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次,“你认为是使用化肥好,还是使用农家肥好呢?”这一设问既无法简单定论,也偏离课程标准“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这一活动与探究的初衷,仅仅是特意为讲这一知识而展开的伪讨论。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呢?反思本教学片断,我觉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贴近实际,科学预设

预设要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升华创设条件。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和经验。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预设要做到“设身处地”、“心中有人”。当然这种预设应是“柔性设计”,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实行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设计。教学预设应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元素,如化学家故事、化学史、资源环境现状、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化学实验等。本教学环节如果从学校地处农村周围都是农田这一有利条件出发,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请农技员讲授化肥农药的利弊,一定能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机智应对,民主和谐

“教育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上时不时会跳出不和谐的音符,对此,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是课堂情感升华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还必须发扬教学民主,努力构筑自由、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引导者,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如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3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從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讨论时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进行,然后请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观点,争论不下的观点不回避,也不急于求成,可以组织学生课后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自由讨论、调查、对比、分析,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明辨是非、达成共识,这肯定比教师空洞地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要好。

三、正确引导,深层探究

课堂好比是未知旅程中随时会出现的意外通道和美丽风景,它是师生融合、共同成长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展现。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教学智慧。“生活即教育”,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情感的升华,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体验、观察、思考;源于课堂师生对话的启迪、碰撞;源于实验探究的发现。这一教学片断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以把讨论的问题“你认为是使用化肥好,还是使用农家肥好呢?”改为“使用化肥、农家肥各有什么利弊?”这样可以创设一个比较好的对话的平台。在具体讨论时可以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互动,进而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灵性的喷发、催化情感的升华。对于学生3的反驳,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农民挑粪,教室里臭味熏天,能否用分子观点加以解释?”“是否因为农家肥有臭味就说明其一无是处?”从而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对比的方法深入分析;课后组织学生深入农户展开深层探究,探访农民住进楼房后人畜粪便是怎样处理的?其最终流向何处?借此可以让学生发现农村河道污染、出现水华等现象的一些原因,懂得农家肥来源广、成本低、污染少、低残留的优点,认识提倡使用农家肥更符合国际持续农业运动的理念。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爱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中“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理念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农家肥升华预设
贪吃蛇升华记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