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珍
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接受教师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
一、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合作愿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例】 解不等式3(1+x) 解:去括号,得3+3x 移项,得3x-x<9-3, 合并同类项,得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在讲解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几个数学问题.如,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如何消除这些差异?有的学生不会主动思考,无法发现问题,教师在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自然集中注意力,思维开始活跃.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等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多彩的思维火花.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三、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毕竟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有限,45分钟内,对于交流讨论也是有限的.对于争议较多的,难以马上确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而對于一些浅显的问题,给一点交流的时间即可.合作交流形式很多.如,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协作实验、小组协作调查、小组协作整理资料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体现为相互学习,为促进各自进步而合作,为探索未知而合作.只要操作科学,运用得当,讲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 1.学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必须创设情境,全面客观、适时、及时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种互动形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采用自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要引导学生“三对照”.一是对照自己的认识和同学的认识有何异同点;二是对照自己的结论与课本上的结论有何不同;三是对照自己和同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何异同,哪种方法更加简便.这样促使学生信息互补,形成自我总结、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重在参与,鼓励不在乎对与错,强调学生有想法就好,有意见都可以提,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合作交流式教学并非只仅限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样非常重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是由教学各要素之间多边的互动交替来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互动最多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笔者认为,有三种方式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是问答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学生向老师质疑,老师给予解答;二是探究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相互合作,共同进行实验,以探究问题的答案;三是辩论式,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某些知识或问题在认识、理解上出现了分歧,要进行争论辩解. 五、合作交流需要正确引导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意识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防止学生出现怕动脑、不思考的依赖思想.否则不但不能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反而会造成消极影响.总之,只要教师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学习交流合作意识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性,就能实现学生有价值地学习数学知识,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