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住的山

2013-04-29 00:44傅玉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忠义禅宗尘世

傅玉丽

云居山,云居山,是云居住的山吗?什么样的山能留住云缥缈的身姿和脚步呢?25日下午,出南昌,上京九高速,下艾城,进永修,沿着一条14公里长的小道,车辆不断地转弯盘桓起来,明显感觉地势在上升,人被渐渐抬高,四周山峰涌动,绿意盎然起来,而且一个弯道接一个弯道,跟上庐山似的。只是沿途非常安静,听见的是风声、树叶沙沙声、间或的鸟鸣之声,几乎没有其他车辆来往,不似上庐山的拥挤嘈杂,心也慢慢安静下来。

车开到山顶,竟是一片开阔无比的地带,非常平整,四面望去,犹如被花瓣包围。山体并不显高,却有一种被拥入怀的温暖。再看眼前一座寺院、一面水塘,这就是今天此行的目的地——真如寺。导游郭斌带着我们入内,进行了详细讲解。

真如寺看上去并不富丽堂皇,随着导游的脚步和介绍,一种肃然的感觉在心中升了起來,古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话一下涌了上来。原来脚下的云居山和真如寺有着三大不可替代的特点——首先,她是古时的忠义之山。传说战国末年,楚将欧岌为保护楚怀王后裔康王避难于匡庐,后为逃避秦将王剪追赶,与康王走失,欧岌遂在此处停留并修道成仙。因其忠义之举感人至深,此山更名为欧山。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多次到此游览,与寺中高僧相谈甚欢,僧俗两界还曾互赠玉带与衲衣。他有感于此山景色,不由得惊叹“冠世绝境,天上云居”。唐朝之后因其“山势高峨,并且常年为云雾所环抱”,更名为云居山。山中景点众多,“云岭甲江右”,令人目不暇接。白居易、朱熹、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古代名士墨客都为此山此寺留下过诗篇。其中,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后,在登游真如禅寺时,写下了“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的七言绝句,与写《琵琶行》时的心境完全两个样子。可见此处风景多么令人喜爱。

其次,她是中国佛教禅宗一派曹洞宗的发源地。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云居山成为禅宗圣地,鼎盛时有1000多座寺院。目前是江西省内最大的佛教丛林,在世界佛教界影响巨大,每三年,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人士都要到此参加受戒法会。再者,她是当代中国佛教领袖的诞生地,中国目前三任佛教协会会长,有两位出自于云居山。曾任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虚云大和尚,以120岁高寿圆寂,在113岁时重返云居山,重修真如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大师,在此修行五十年。

寺内一株千年的银杏树引得大家拍照留念。我突然嗅到一股特别的味道,问,这是银杏的味道?答,不是,是姜。再一低头,树下两个大大的簸箕上摊晒着一些姜片,味道是从那儿来的。原来这里的僧人自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亦农亦僧,“禅农并重”,僧人们平日里习经念佛之余都要自己动手进行耕作、劳动。这是她又一个不可替代的特点。这也让我对佛教有了新的理解,是不是信佛、出家并非断绝人间烟火,而是透过实际、尘世的人生体悟、洞悉我们与灵魂的关系?!

出得大门,见三个僧人站在那儿说话,又像是在晒太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些游人,隐约听同行一位皈依的老师介绍,其中一位一家三口都出了家。

这时的我突然回首四望,再看这座从忠义之山,到云居之山,到佛教名山的脚下之地时,感觉空气特别清冽、干爽,阳光竟在云层中透露了出来。一下发现,这里周围如花瓣的山峰不也是云吗?原来此处的云既为天上的云,也是周围如云的山峰,既在天又在地,连接了身体与灵魂,连接着尘界与佛界啊。千年的古寺面前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宗教的圣洁、超脱,尘世每日生活劳作的味道竟相涌入胸中。是不是尘世生活本身也可以让人入定、参禅呢?

我们寄居此在,色空一如,惟独心之所系,不沾云彩,不执著世间的纠葛。放下,心没能静,是没有放下。如禅家公案,杯注满了水,水又如何再续往杯中,一静一动,全在心性。从尘世生活中能体味、感悟到禅意、佛性,不亦快哉。

好清寂、温暖、神圣的山啊,难怪云也会为你驻足。

[感悟]善于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亮点。“清寂、温暖、神圣”,也许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美好的共同的追求。读“云居住的山”,带给人的审美就是达到了这种自然美的境界。而佛教禅宗寺院真如寺就建立在云居住的山,所以当有“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之妙境。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栖息地与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忠义禅宗尘世
禅宗软件
尘世系列(组诗20首)
传话游戏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这条忠义街
尘世中的过客(外一首)
旋转木马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朋友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