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如何找到好工作?

2013-04-29 00:44陆睿
当代党员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亮蓝领毕业生

陆睿

2013年毕业季,全国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求职就业。

在重庆,这个数字是16.5万人。

在这个“求职若渴”的夏天,“天之骄子”们将面临怎样的彷徨?想找到满意工作,他们又应采取何种策略?

何苦贪恋“独木桥”?

王亮今年24岁,来自陕西省渭南市农村。在重庆读了4年大学,他即将拿到经济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2013年5月25日上午,王亮拿起一叠求职简历,出了门。

“家里供我上学花了不少钱。”他说,“我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挣回‘投资。”

王亮给心中的“好工作”排了序:公务员、大型国有企业员工、事业单位职工、大型民企管理人员。

在大学毕业生中,这样的就业理念代表了主流——据麦可思研究院“就业满意度”调查显示,2012届本科生进入“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达到69%。

过去的8个月,王亮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一边进行了四五次实习,但始终没找到“好工作”。

30分钟后,渝北区狮子坪,一场应届毕业生专场双选会正在举行。

王亮缓步走进招聘会场。

“专业不对口。”

“试用期月工资才1300元,房租都不够。”

“储备干部?不就是打杂?”

…………

三个小时后,王亮走出会场,眉头拧成了结。

“我问了七八家公司——不是单位不满意我,就是我不满意单位。”他摇头叹息,“就业,难呐。”

每年毕业季,都会有“王亮”如此叹息——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4月10日,2013年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僧多粥少。”王亮这样解释“难”的根源。

和他同场“双选”的企业却另有说辞。

“这次我们招聘两个岗位——储备干部和销售代表,前者月薪2000元,上升空间很大;后者月薪5000元,需要一定实战经验。”某养生红酒公司销售总监陈城说,“储备干部几乎无人问津。大部分毕业生都去应聘销售代表,但由于毫无工作经验,他们根本不能胜任。”

一家建筑企业更郁闷。“我们就招了五个人。”这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说,“我们也招储备干部,可应届生老觉得是打杂。”

王亮参加的这场招聘会,一共提供了3000个针对应届生的工作岗位,应聘者却不到500人。

“僧多,粥也不少——可人家不愿干。”招聘方如此感叹。

那么,王亮究竟“难”在哪?

“当代大学生不再是所谓的精英,而仅仅是普通求职者。”对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民普及化阶段——不正确认识这个大环境,就会造成求职预期过高,导致就业难。

就业如何才能不难?

“转变观念,就业不难。”对此,全球职业规划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潘霞支招。

如何转变观念?

“蓝领”也精彩

6月14日,九龙坡区毛线沟。

一辆428路公共汽车缓缓驶出站台。

谢王怡轻转方向盘,公共汽车向杨家坪奔驰而去。

2005年,谢王怡从南方翻译学院毕业。当时,他想当外企白领。

毕业一年间,谢王怡当过工厂翻译和销售员,可总觉得不满意。

工作在不断更换,谢王怡也和“白领梦”越来越远。

一天,谢王怡偶然看到了公交车驾驶员的招聘广告。

“找不到满意工作,找一份能学技术的也不错。”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尝试成为“蓝领”。

2008年,谢王怡正式上岗。在同批上岗的驾驶员中,他的学历最高。

5年间,谢王怡奔波在城市的街道上。随着驾驶技术日渐娴熟,他对这份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渐生感情。

“现在,我的理想是进入公司管理层。”他说。

大学毕业生当家政工、当送水工、当技工……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蓝领”不断激增,一种全新就业观逐渐显现。

对此,胡瑞文进行过一项研究——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其中只有一半毕业生能成为“白领”,剩下的一半就要合理分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

基于此,胡瑞文论定,蓝领,将成为大学毕业生新的重要就业空间。

如何成为一名有前途的“蓝领”?专家有以下建议——

●明确一个观念:“大学毕業生蓝领”不丢人,相反,这类行业就业潜力不可小觑

●适度降低就业“门槛”,尝试一些“蓝领”行业,在工作过程中寻找职业理想

●技术类“蓝领”收入较高,发展前景巨大,但需接受一定专业培训

●毕业前,可以选择考取一些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民企竟风流

2013年,是胡丽在民企工作的第三年。

2010年,胡丽大学毕业。当大部分同学都去挤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时,她却选择了一家互联网企业。

“这家公司规模不大,又是民企!”有人提醒她。

她却笑而不答。

胡丽学的是网站设计和维护专业。对于自己的就业选择,她信心十足地说:“我选择中小型民企,原因有三:一是虽然公司规模小,但成长性很高。二是民营企业环境宽松,制度灵活。三是员工收入和业绩挂钩,虽然累,但很具有强挑战性,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晋升和跳槽做准备。”

进入公司后,胡丽担负了大量的互联网维护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不睡觉、不吃饭,全天24小时工作。”她如此自嘲。

两年间,随着重庆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胡丽的求职预期也正在实现——今天,她成了公司业务骨干,月薪有四五千元。

对“胡丽们”的就业理念,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表示大力支持。他说:“大学毕业生们应该踊跃投身到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去,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树立到民营企业工作光荣,到民营企业工作也是为国家作贡献的观念。”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届毕業生流向调查,也支持这一观点——在2012届本科院校毕业生中,有45%进入民营和个体企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这个数字为61%;在重庆,这个数字为5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载体。

基于此,到民企就业,不失为一项明智选择——

●在求职过程中,不要忽视民企

●了解宏观经济发展热点,选择成长性好、福利制度健全的民企

●不要奢望薪资、职位“一步到位”,而应在就业后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获得

●制订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一起成长

农村天地宽

2007年7月,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一群大四年级学生拍了合影,随即泪如雨下。

来自万州区的王爱萍就在其中。

在外地求学四年,王爱萍拿到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士学位。凭借这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学历,她可以到大城市一展身手。

然而,她却决定到农村发展。

回到重庆,王爱萍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成为梁平县锦屏镇万年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上任后,她召集种养殖大户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兼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为干好这件大事,王爱萍抛开“80后”女孩的文静秀气,一边带领社员搞科学种养殖,一边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联系买主。

到今天,万年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产值上了千万元,王爱萍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秀才致富带头人”。

“农村高学历人才紧缺,比城市更有发展机会。”王爱萍说,“只要能吃苦、会钻研,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对重庆大学毕业生来说,王爱萍的经验可复制性极高——早在2008年,重庆就制定了《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明确规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此项工作实施数年间,已经产生了一大批“秀才致富带头人”。

如果你愿意到农村一试身手,专家有以下建议——

●做好充分吃苦的准备

●让自己外向起来,学会和农民群众打交道

●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

●寻找施展特长的舞台,如发展现代农业、组织文化活动等

●学会在当地建立人脉,如德高望重的老人、致富能手、村社干部等

创业展鸿图

2008年,开县汉丰镇街边,一家叫“绍子面”的面馆开张了。

“绍子面”的东家是一对年轻夫妻,男的叫潘先强,女的叫刘丽。

这对夫妻相识于大学校园。2007年,他们从大学毕业,潘先强进入重庆前卫仪表厂工作,月薪2500元;刘丽则在主城一家公司打工。

找到了稳定工作,潘先强却不满足。他说:“在公司上班,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没有挑战性。”

2008年,夫妻俩辞职回乡,开办“绍子面”。

“儿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开面馆,他能吃得下那苦?”家中老人有些担心。

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其后五年,潘先强夫妻早起晚睡,不仅吃苦耐劳,而且经营有方。

今天,“绍子面”已经成了当地“招牌店”。

挣到了“第一桶金”,夫妻俩又打起小算盘——开几家连锁店,将小面馆变成现代餐饮企业。

近年来,随着创业鼓励政策不断出台,“绍子面”的故事正在重庆不断上演。

“在我国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创业者的比例仅占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通常稳定在10%左右——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空间十分巨大。”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冯仁德认为,有热情、有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特点。而他们,也正在成为中国创业群体的主力。

如何成为一个创业者?专家有以下建议——

●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针对创业时遇到的新问题,及时更新和提升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

●保持自己创业的激情

●将挑战视作一种历练机会

●比其他人更能吃苦

●培养创新意识

●比常人更能承受失败

【链接】

重庆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渠道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城市和地区未来发展的人口红利,也是竞争力所在。2013年,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16.5万人,创历史新高。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继在2011年出台包括《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最近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意见》强调,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积极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创新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离岸数据开发与处理中心和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功能,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双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开展农技推广和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市级政府机关面向基层招录比例,区县级机关应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高校毕业生从事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岗前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鼓励包括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同时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意见》在历年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基础上,加大了政策扶持和创新力度,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尤其鼓励大学生实现发明、专利的转化,支持创办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要求各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允许在校大学生创业申请保留学籍,并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鼓励社会单位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地和高质量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在落实微型企业“1+3+3+3+N”扶持政策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招用应届毕业生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注册创办电子商务及软件开发类的小微企业,资助其一台电脑。对创办的创意类小微企业,给予每户3—5万元的资本金补助。设立创新创业奖励资金500万元,对大学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等项目并入驻孵化基地创业的给予奖励。

以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中,有一项调整,即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原毕业年度(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调整为毕业学年(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至毕业当年6月30日)。这一调整,将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大四上期即参加创业培训,提前做好创业准备。有三项新增: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招用应届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对创办电子商务及软件开发类小微企业的资助一台电脑,三是奖励大学生实现发明、专利等成果转化。以上政策,目的在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摘编自《〈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猜你喜欢
王亮蓝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报告:中国蓝领群体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请你吃饭
王亮:用音乐致敬家乡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중·한 관계 회복,뜨거워진 양국 통상협력 열기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