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华
市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目前,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紧紧围绕全区“315”发展战略,按照农业旅游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抓手,坚持“一三互动,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148”(一园四产业八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此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效益要实现新突破。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特色效益。到2017年,万盛经开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要达到65亿元,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7万元,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年均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园区建设要树立新形象。按照产业立园、标准建园、旅游兴园的总体思路,将建设万盛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园区之一的黑山精品农业园区建设,2013年完成园区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初步具有农业旅游功能。青山湖高效农业园在2013年要完成园区规划,争取进入全市100个现代农业园区范围。青年生态农业观光园、衡秋农业生态园也要尽快完成园区规划,早启动建设,早形成规模,早产生效益。到2017年,各园区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技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
产业规模要谋求新发展。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要求,规划发展茶叶、猕猴桃、竹笋、花椒四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以规模化提升特色产业能级,以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拓展特色产业内涵,以集约化提高特色产业效益。从2013年开始,万盛经开区将对四个重点产业进行整体谋划,同步推进基地建设和加工销售,使每个产业都具有更加完善的生产组织、更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更宽广的销售市场。到2017年,四大产业基地达到16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休闲农业要实现新跨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黑山谷景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工作已经启动。一是区、镇两级要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精品园、体验园、度假农庄。二是要抓好节会经济,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全市农业博览会、农业展销会。2013年要组织开展全区大型农业旅游节会活动,各镇每年开展一个农业节会活动。三是在黑山八角小城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基础上,2017年要让万盛争创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力争早日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实现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品牌创建要凸显新亮点。切实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强力推进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2013年力争三种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到2017年总数达到40个,2013年培育重庆名牌农产品一个,到2017年达到五个。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创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培育要构建新平台。把加强农产品流通作为提升农业的关键环节。一要抓好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各镇要着力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开设农资、农产品经营门店和便民超市。二要抓好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构建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平台。三要重视发展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农业基础要形成新支撑。要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2013年推广农业新品种5个、新技术10项,到2017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开展政府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2017年形成“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工作,2013年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和生态治理1万亩,到2017年完成5万亩。实施宜林荒山植树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49%,到2017年达到53%。
农民培训要建立新机制。一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制。按照农民市民化的要求,2013年建设4所农民田间学校,到2017年达到20个,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建立龙头企业培训农民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经营主体在系统内对农民开展培训,2013年试点开展专业化培训5期,培训300人。到2017年,在重点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场地和培训农民的机制。
产业经营要探索新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扶持发展1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发展新型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资产、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按股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3年扶持发展两个新型农民股份合作社,到2017年实现扶持发展15个。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引导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集中。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现代公司制企业等模式,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系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