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作平 尹林辉
过长的董事长任期增加了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可能会助长董事长的政治诉求,损害股东的权益。同时,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政府官员的联系越紧密,其被罢免的可能性就越小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决定着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而董事长是董事会的领导者,其权利和职责决定了董事长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是其他董事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选聘合适的董事长对公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聘好董事长后,还要根据个人因素和公司因素合理确定其任期,任期过短或过长都会有损公司的长期业绩。
过短、超长任期之弊
在制定公司长期战略时,董事长总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并立足于公司的现实情况来权衡决策的。当更换董事长后,新任的董事长由于自身的经历不同于前任,其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往往有所区别,使得以前所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往往难以继续实施,对公司的稳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不适宜的董事长任期是会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的。
过短的董事长任期,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首先是损害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公司的董事长到任后,需要制定本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这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调研;当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后,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发展战略的成效。根据实证的研究成果,这个时间可能要花费三到五年的时间。因此,在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时滞期,频繁地更换董事长,导致董事长的任期过短,将严重损害公司长期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其次是缺乏长期性激励,导致公司专注于短期目标。董事长任期过短,使得其无心专注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而是更多专注于短期项目,以便于取悦不明真相的股东,最终将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再者是影响公司约束和问责机制的有效发挥。过短的董事长任期容易出现有人决策、无人担责的局面。很多公司已经曝光的问题往往发生在董事长更换后不久,从而出现权责不明确的情况,股东往往无法分辨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前任的决策不对还是后任的实施不力,约束和问责机制无法有效地约束董事长的行为,对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无法进行监督。
过长的董事长任期对公司长期业绩同样可能不利。
首先是增加了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损害股东的权益。过长的董事长任期使得董事长不断增强其在董事会及公司的权利,董事长更有可能控制公司内部的监管机构。同时为减少外部制约,超长任期的董事长往往倾向于权益融资,减少负债融资,以降低外部债权人对其的监管。公司内外部监管机制的缺乏,再加上中国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容易导致公司的董事长与大股东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出现董事长和大股东共同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局面。公司内外部监管制度的缺乏还容易导致管理者壕沟效应,控股股东无法有效监管管理者的利己行为,导致管理者做出损害公司股东权益的行为。
其次是可能会助长董事长的政治诉求,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目前我国很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超长任期使得董事长能够有效地稳固其在董事会和公司的权力,在公司的权力稳固后,有更强的动机去提升自身的行政级别,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时董事长更有可能去迎合政府的要求而牺牲股东的利益。
谁拨动了董事长的时间表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董事长的任期时间表呢?
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董事长任期的最主要因素。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家都有超长的董事长任期,如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这些企业家的超长任期主要归结于他们在任职期间,公司有着较好的经营业绩。相反,大多被强制替换的董事长都是因为在任期间经营业绩较差,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其实,如果董事长能够给公司带来较高的经营业绩,股东是不介意董事长一直任职的。
董事长的政治关联也不容忽视。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具有较强的政治关联度。政治关联越强,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政府官员的联系越紧密,其被罢免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些政治关联还会给公司带来其他的好处。有学者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会影响到公司的税收优惠,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其他公司有着显著更低的税率;有学者实证研究发现在公司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有政治关联的公司更加容易获得政府的资助。但政治关联也是要付出成本的。一方面这些具有较高政治关联的董事长往往在公司任职前缺乏相应的公司任职经历,没有掌握足够的公司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职能;另一方面董事长为了维持这种政治关联,需要付出公司大量的资源,这些成本甚至有可能超出政治关联本身所带来的收益。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IPO后3年内的经营业绩显著低于没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董事长的政治关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获得某些利益,从而能够提升公司的业绩,这种政治关联越强,越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另一方面董事长的政治关联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政治关联获取和维持成本越高,公司的业绩就可能越低。董事长的政治关联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进而影响到董事长的任期。
董事长的人力资本也是影响任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董事长提升公司的长期业绩,稳固其在董事会和公司的地位;人力资本越强,董事长的任期就可能越长。董事长的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很多超长任期的董事长都是因为任职到了退休年龄而不得不离开董事长的职务。另外,董事长的年龄较长也意味着可能有着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与客服和供应商的关系越加稳固,有助于董事长更好地管理公司,提升公司长期业绩。二是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更高意味着董事长可能具有更高的管理技能和掌握更为丰富的管理知识,在经营管理和决策方面更具有优势,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在当今人们重视学历的时代,更高的学历也能够提升董事长的知名度,有助于提升董事长在公众中的形象。
公司所处行业的特征也会有一定影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相比公司的其他职员掌握着更加丰富和更加准确的内部信息,一旦董事长离任将带走公司大量的机密信息。因此,那些机密程度要求高的行业,如医药生物,董事长任期一般会比较长。因为这些行业如果董事长频繁更换,会导致公司机密泄漏,不利于保护创新成果,不利于公司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的竞争程度也与公司董事长的任期密切相关,一般垄断性行业,如公用事业单位,对于董事长的稳定性要求更低,董事长更换的频率更高,任期相应较短;而对于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等,为不影响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董事长较长的任期。
值得一提的还有公司内部监管机制。公司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能够阻止董事长的腐败行为。在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下,董事长的私利动机会减弱,会更加专注公司的长期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会更好地把自身的价值和公司的利益联结在一起,推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部监管机制的有效性会延长公司董事长的任期。但在另一方面,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对已出现的董事长腐败行为或不作为行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启动董事长罢免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部监管机制的有效性会缩短公司董事长的任期。
别强加董事长一个任期
董事长通常是公司的法人,是公司发展的掌舵人,对公司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合理确定董事长的任期,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但可以认为,董事长的任期不是固定僵化的,我们不能硬给董事长强加一个任期,只要董事长在任期间能够不断推动公司的稳定快速发展,就可以让其一直担任董事长的职务。董事长任期是否适宜归根究底在于,公司是否有着完善的董事长任免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上市公司领导层的任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董事长的任免通常取决于政府官员的意志,没有使得董事长的任免制度化。如何建立有效的董事长任免机制?首先要实现政企分开,引入市场竞聘机制。目前我国在不断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就是竞争。公司的董事长任免应该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应该由公司股东大会讨论建立董事长的任免委员会,建立公司董事长的市场竞聘机制,面向整个社会招聘董事长。根据竞聘人的才能和以往的经营业绩来决定是否聘用其为董事长。其次,对董事长任期不要规定法定时间。公司法规定的董事长每届任期不超过3年,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应该提倡公司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公司章程的方式来确定董事长的任期,通过公司章程明确公司董事长的任免机制。
同时,完善的董事长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避免董事长的频繁更换,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完善董事长的信息披露机制,很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在于信息缺乏透明度,对于腐败人员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建立健全董事长的分级信息披露机制,完善董事长的个人信用体系,将有助于明确董事长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减少内部人控制。完善公司的内部监管机制,把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的职能落到实处;还有就是建立有效的董事长激励机制。通过董事长激励机制,使董事长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取得一致,董事长在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利益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
(肖作平供职于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尹林辉供职于九江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