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筹备进展一直为各方关注,在总体方案之下,相关细则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确定,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
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范围初步确定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统一管理的范围,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共28平方公里。
自由贸易园区相较保税区,将突破目前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推动上海中心建设
上海自贸区是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影响的对象和主体涉及多个方面,未来也将给上海的发展带来多重“红利”。
第一大红利是,将极大推动上海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服务贸易方面,上海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对自贸园区的企业准入标准的建立,对企业进行甄别,体现上海的产业政策。第二大红利是,将对发展总部平台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第三大红利是自贸区建设对上海中心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事实上,近几年来,上海GDP增速徘徊在个位数,连续几年排名位于全国倒数位,上海经济发展陷入了缺少“第二个经济抓手”的困境。虽然上海一心发展港口经济,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离岸经济”发展不够,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有限。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将极大推进港口经济、总部经济的发展,这也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平台经济”是上海考虑转型发展思路的重点方向,自贸区的引入,将特别有利于该构想的实现。
凭借政策配套资源集中等优势,自贸区将成为上海发展平台经济的最好区域。而上海也可以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型平台企业,使平台经济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以及国际贸易中心承载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自由贸易区内中外企业享有区内贸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物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等五大权益。
人民币汇率价格发行机制、能使外流资金更好的周转,提高人民币使用的效率。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大一统、大华侨经济区域。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监管部门要特别建立相关的法规来配合。
而离岸金融业务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但是上海在探索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面临法规的障碍,因而需要制度的创新。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或有新突破
对于与贸易关系非常密切的航运业,周边地区的航运需求在其他城市可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但在这里能就近释放。这对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尤其是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庶的地区,国际化的经济、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需求会很好地得到解决,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活力,对推动经济改革会很有帮助。
上海自贸区关于航运发展将延续此前国务院“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不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
上海要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就是和国际惯例接轨,在船舶航运管理体制、船舶注册制度、航运保险、通关制度、贸易便利化、境外所得免征利得税和薪俸税等方面效仿成熟的自由港做法。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进入迈向实现2020年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尽管此前由于资金、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航运中心建设进展不尽人意,不过随着上海自贸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上述限制或将被逐一扫除,上海航运中心将在未来获新一轮发展。
从商品贸易到服务贸易的开放
上海此次的自贸区将更多地偏向于服务业开放。上海现在经济发展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制造业为主,现在主要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基础的不同使得优惠的方向也会不同。重点应分为几个方向:
第一,会有增加金融创新的方式。整个金融业的开放在园区里会有进一步的先行先试。
第二,服务业的开放。现代服务业包括新兴服务业都会有对外资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的开放度会比较大。目前我国还未对外开放的一些领域将在园区里有更多的开放。
第三,货物贸易方向上应该是鼓励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制造业,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包括对高端制造业进出口,包括技术创新的产品出口,引进一些专利技术,对研发中心的支持。同时,会对高端制造业的设备引进、产品出口,多一些支持政策。
自贸区通常会有通关便利化,物流运输以及对港口的直接对接可能会有更大的开放。同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物流,因为物流也是产品进出口的一个保障,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物流,既支持了制造业,也支持了服务业。同时,在实施方面,因为这次的自贸区也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试验的内容重点是推进市场化进程,包括审批权下放。自由贸易园区里应该会赋予园区本身更多的审批权。
另外一点是,更多地让市场来决定,减少政府对自由贸易园区运作的干预。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可能采取的不是给政策,而是减少,是减法。刚才前面说的优惠政策是加法,现在采取的是减法。要更多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要实现加法和减法的共同作用。
还有一点是国际化,即开放度。就是自由贸易园区要和国际规则接轨,仿效世界上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园区的做法,实行更加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制度。
第四,是对外贸易一体化。我国以前的保税区,海关监管区等一些自由的特殊监管地区主要是对外开放,采取海关通关,关税优惠。现在在新的形势下,在上海自贸区里面应该实行对外贸易一体化的政策,既对外开放,同时对内也要开放。既要灵活并且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同时又把外需投资和贸易很好地结合起来。
自贸区将争取 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新政策中,上海将推动税收创新,包括离岸贸易、金融采用低税率,对境外投资收益采用分期缴纳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自由贸易园区内企业发展。
为鼓励企业发展,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其中将包括对自由贸易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收创新方面,上海市政府上下都正在努力向国家要政策,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个税收优惠政策与上海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当。
贸易领域将实施创新监管新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较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所谓“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正是目前国内各个保税区探索升级成自由贸易区的主流思路。
在“一线放开”方面,创新监管模式提出要将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包括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只做必要的检验检疫等工作;特别是海关方面将不再采用批次监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二线管住”,就是要对进出园区内外的货物的监管。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这种模式,达到自由贸易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总之,就是简化手续,降低成本,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外”。
消费者创业者获利
在中国加入WTO后,能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达到国际标准的市场机制是世贸组织关注的中心问题。在进一步创造贸易便利方面,适时把我国已有的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就是适应时势的举措。而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个21世纪的世界工厂来说,刺激发生新的工商业活动,也呼唤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诞生。自1990年以来,上海浦东开发的成功实践,也为上海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积累了经验,储备了人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上海续写浦东辉煌提供政策便利和金融环境。自由贸易区,对政府来说,是放弃了一定量的关税收入,但对消费者和创业者来说,带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和创业良机。
从事进口贸易、金融业的人和机构会从中明显受益,一些海外寻找新的投资避风港的人也会通过离岸金融业务从中受益。因为原来一般都是把美元、瑞士法郎等资产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避风港,随着中国实力上升,人民币资产也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避风港资产。
对普通人来说,设立自由贸易区意味着新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以及更好的购物消费机会。
天津自贸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天津方面的自贸区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极有可能在一个月后确定最终方案内容。与此同时,天津已经启动东疆二岛规划,计划5年内投资500-600亿元填海造地40平方公里,作为天津由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升级的空间载体。
天津自贸园区方案获批后,将对相关的港口、物流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如果天津自贸园区落户到东疆保税港区,东疆保税区将成为天津港的重要补充,给天津港带来新的增长点。
港口捷足先受益
对比国外自贸园区的发展,由于自贸试验区将有更优惠、更开放的贸易、金融政策,将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所以对贸易区内的企业将会形成较大的利好。而港口将会因自贸园区贸易量的增长,首先享受利好。
根据天津港的地理位置、腹地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在全国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津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公开信息显示,天津自贸园区将落户到东疆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坐落在由天津港投资填海造陆形成的东疆一岛。目前东疆一岛30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已开发完毕。天津港集团于今年启动东疆二岛规划,预计5年内投入500亿元至600亿元,填海造地40平方公里,以增加东疆的港口岸线和土地使用面积。
物流仓储迎利好
天津自贸园区方案主要围绕“推动贸易便利化”,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天津具体情况制定。而从自贸园区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照天津已经获得的先行先试政策,天津建设自贸园区的可能突破方向,便是服务贸易和金融业的开放。
天津自贸园区未来在服务和金融创新方面的拓展备受市场关注,可以预见的是,政策利好将会促进物流和贸易的增长,利好相关公司。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天津海运、中储股份等天津地区的物流和仓储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两公司10日均以涨停价格报收。
海通证券在上海自贸园区获批后发布的公告中曾指出,随着贸易限制的取消,自贸园区内外的物资流通速度将加快。而随着自贸园区内企业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园区物业的增值和租金的上涨;同时,优质企业入驻也有利于园区公司的股权投资。便捷的绿色通关将促进货物吞吐量放大。
这些因素将使自贸园区的进出口总额上升,吸引投资并推动自贸园区产业升级,类似的自贸园区方案获批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带来较大利好。
服务业和金融是突破方向
从自贸区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照天津已经获得的先行先试政策,天津建设自贸区可能的突破方向,不外乎是服务贸易和金融业的开放。
2007年12月东疆综合保税港区一期刚封关时,天津就提出要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但海关总署领导当时就表示,就货物贸易而言,东疆保税港区获得的政策已经非常接近自贸区的要求了。因此,在货物贸易方面,已经没有多少可突破的空间;剩下的就只能是服务业和金融开放。
服务开放方面,主要是类似于法律咨询这样的高端服务业;金融业开放,方向不外乎是利率市场化、自贸区内外资企业收入是否可自由兑换和进出、离岸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的壮大、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吸引金融人才。
无论是上海还是天津,“都想做金融的生意”,但“金融创新不太容易进行,尤其是最近金融领域出现大波折的情况下。现行金融体系是否承受得住冲击是个很大的问题。”
此前,中央已经在香港开了人民币离岸金融的口子,可以做人民币业务。从香港的情况来看,已经控制不住,从香港悄悄地向内地流进来了一些资金。如果上海再开一个口子,就更难控制,后面要搞人民币国际化会很危险。所以,虽然国务院批了上海的方案,但有专家对前景不怎么看好,认为即使要做,也是单项审批。
服务贸易开放也很复杂,因为它不是跨境交付问题,而是商业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是需要单项报批的。
无论前景是否乐观,天津在自贸区问题上保持了一贯的低调。天津不希望给有关部门造成“倒逼”的感觉。
东疆保税港优势在航运
东疆保税港区自2006年获批起就在探索自贸区建设。就货物贸易而言,早在2007年12月东疆综合保税港区一期封关时,获得的政策已非常接近自贸区标准。
从国内10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针对货物贸易来看,新自贸区的批复不会再重复货物贸易内容,而可能与服务业和金融业开放相关。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表示东疆保税港区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51号文件正式批复《关于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方案》,确定了以东疆保税港区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明确了可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创新四方面开展试点以及在建立自由贸易港区进行探索的定位。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原则同意批复《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方案》。天津东疆保税港将成中国第一个实施国际船舶登记的船籍港。
目前,航运是东疆保税港的优势。降低货运和物流成本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国内物流成本远高于国外,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天津是重要的港口,如果自贸区试点侧重在货运上,可以发挥不少优势。
厦门港:有望成为下一批自贸区试点
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获批后,厦门有望入围下一批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试点。
目前厦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试点已提上日程,厦门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尽快上报国务院。厦门自由贸易园区一旦建成,相当于内地再造一个香港。不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厦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是:以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海沧保税港区为试点建设厦门对台自由贸易园区;在海沧保税港区试点取得成功后,自由贸易园区政策将在厦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六区一港”实施,包括象屿保税区、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厦门出口加工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航空港。
厦门具备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条件。一是厦门经济实力不大不小,适合设区“试验”。如经济规模太大,所冒风险和成本太高;如经济实力太小,即使成功,其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厦门刚好符合“尺寸”。二是厦门地理位置特殊,设区便于“隔离”。一个岛就是一个经济特区,有完整的经济结构;一个岛就是一座城市,达到初步现代化的水平。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这种独特的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较为少见。三是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设区条件得天独厚。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可进一步密切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往来关系,加快海西两岸经济区建设。
在现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条件与经验基础上,厦门有望转型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集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金融(含离岸金融、两岸金融)等功能于一身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自由经济区,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内分工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