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珍
摘要: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80-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更要求我们成为学生知识的构建者,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几点个人做法: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其来工作学习都大有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书写工整、计算准确;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此外,在教行程应用题时,我和同学们列出了多种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关系。老师在课堂上要严格培养、帮助、指导,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回归于实践,回归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教师应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还应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3 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式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的 重要手段。作为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想法,改变那种"传教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压抑中解放出来,不要一味地告诉学生结果,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来,切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学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直觉思维能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心理学家也指出,观察是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其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象能看到本质,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点或某种关系。较强的观察力往往能促发直觉思维,而且有利于形成深层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综合的而不是分析的,它依赖于对事物全面和本质的理解,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节的逻辑分析,它重视元素之间的联系、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总结身边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动笔前先审题的良好解题习惯,如观察题设和结论的特征、观察命题式子的特征、观察相似图形的特征、观察是否有隐含条件、观察命题的整体结构等等。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要有目的性、选择性、顺序性等等,并督促他们经常训练,形成观察技能。
5 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一个道理。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叶子,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