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美学发展评述

2013-04-29 00:43马运超
大观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发展

马运超

摘要: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近30年的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体育美感等的探讨,但也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脱节的体育美学发展障碍。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体育美学 发展 中国

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与欧美相比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

中国的体育美学虽然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历程,但对体育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研究相对进展缓慢。而且,学科内至今仍然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一度形成研究热潮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

(1)体育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内外体育美学界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身体美、运动美、个性品质美等,突出了作为审美对象的体育运动中的人,强调了客观性。第二,认为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侧重于对体育审美感受的研究,重视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渗透和功用,主张体育运动艺术化。第三,认为体育美的研究对象是人对体育的审美关系,从主客体两方面把握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

(2)多数学者认为体育美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客观存在、二是社会性、三是创造性、四是感染性、五是形象性、六是象征性。

(3)关于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由于研究的角度、依据的标准不同,对体育美的分类也就五花八门。有的学者把审美意义上的运动项目分为7类,即测速类、测距类、计量类、计数类、评分类、冒险类、自娱类。有的学者按体育美的表现特征把体育美分为表演、“软对抗”、“强对抗”、搏击运动。有的学者按不同的审美形态分为优美类项目和壮美类项目。有的学者按不同的存在领域分为教学美、训练美、竞赛美、人际关系美、环境美。也有的学者按不同的项目分为体操美、球类美、武术美、田径美、游泳美等。还有的学者按体育的不同目的把体育美分为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健康美和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运动美。至今对体育美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4)对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有的学者对3者的含义做了明确界定,认为真是指体育活动必须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善是指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美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领域中的感性显现。有的学者还详细论述了3者的关系,指出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5)对体育美感的探讨,在运动者与美感,体育美感的根源、本质、特征、心理要素、体育美感的价值形态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学者从运动者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美感的形成条件、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等。有的学者从审美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体育美感的产生和发展、基本特征和心理因素等。有的学者还对体育审美意识、审美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6)其他的不同意见还有身体美、人体美的内容和特点、运动美的含义和特点等。对于体育美学发展趋势和前景,预计体育美学将出现研究领域拓宽、实证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侧重、研究队伍扩大、研究方法更新等发展趋势。

阻碍我国体育美学发展的症结之二,是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美学在20世纪50年代后曾在中国被斥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而打入冷宫。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思想文化的开禁带来了对知识的渴求,大陆掀起了美学的热潮,美学成为非常时髦的显学。体育界也是在这时接触到美学的。后来,人们发现,真正的美学与门外汉的想象存在巨大差距,学习和研究都需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即使不能读懂黑格尔《美学》和康德《判断力批判》,但为了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至少需要认真读懂教科书。绝大多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者企图采用“无知者无畏”的方式前进,却不得不在深奥的美学原理面前望而却步,抽象思维能力欠佳且耐不住寂寞者纷纷知难而退,导致了美学热的退潮。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体育美学离不开母学科,一定要以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自己发育的营养。无视美学原理的学习,或试图绕开美学原理,把美学和生活中的疑似美感划上等号,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硬贴上“美”的标签,凭空谈论这美那美,不讲美学原理,导致体育美学研究的盲目和呆滞,成为泛化的伪美学。

阻碍我国体育美学发展的症结之三,是与实际发展的脱节。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美学家注意到与体育美学有关的研究,而且发表了很有深度的论著。譬如对分析美学有相当造诣的美国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了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对身体因素在美学和美好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并表现出对太极、瑜珈等东方文化和思想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推崇,这不能不让长期忽视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国体育界为之汗颜。美学对体育的关注,紧扣时代的脉搏,解决实际的问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运动竞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到广泛注意,工程美学、技术美学在场地设计、广告布置等方面悄然渗入。美国的NBA、拳击比赛以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获得盈利方面的辉煌成就,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竞赛与观众的关系,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对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起到良好作用。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学人依然侈谈“本质力量对象化”之类的理论,自恋屠龙之技,龟缩于陈旧的象牙之塔,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无补。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在2008北京奥运会美轮美奂的场景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体育美学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体育面向休闲时代,涉及的美学问题更多。体育美学帮助我们认识体育中的美,积极指导与体育有关的审美活动,促进身体运动技术趋向优美化和规范化,使人的身心日臻完善,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体育美学必须创新,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做出审美意义上的价值判断。通过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特有审美需求来提高生活质量,赋予体育事业以审美理想,是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明确途径。

参考文献:

[1]潘靖五.体育美学与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

[2]刘慕梧.体育美学,体育美学研究與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

[3]李金康.当代体育美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中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