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茜:空白和薄弱或许是发展的最好契机

2013-04-29 00:44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当代艺术美术馆

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你怎样理解当代艺术的概念?你认为关于二线城市的说法在其中成立吗?

白茜(西安美术馆副馆长):我认为从时间观念上来讲,contemporary所给出的时间定语让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都可以被定义为当代。但从内涵上来看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的概念还是挺丰富的,很难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现象,它即标榜自由和多元化,同时又会为自身限定一个潜在的范围和标准,如对于所谓“陈旧”的本能排斥和放弃等。

在当代艺术中区分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说法我觉得是成立的,但这种区分的弱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30年大概有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十年(1990年代)基本是靠西方来给我们的当代艺术进行定位的,中国艺术品的流向也主要是面对西方的机构和藏家的;之后的第二个十年(大约在2000年之后),当代艺术首先在一线城市有了相对明晰的定位,画廊、拍卖行等机构数量上的增长,也逐渐带动了当代艺术市场体系的完善;而之后的十年,我认为是从中心向边缘慢慢渗透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今天二线城市的当代艺术现象。现在的西安艺术品的市场交易主要是针对传统艺术的,虽然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起步,但还是需要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我觉得在未来的十年内,当代艺术会在二线城市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在当代艺术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白茜:相对而言,二线城市的艺术发展还是要比一线城市落后很多,最直观的就是艺术家选择的艺术载体和创作形态上就表现出很大不同,以西安为例,艺术家选择的媒介还是以架上绘画居多的,获得最新信息的渠道相对也闭塞很多。有很多艺术家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着创作。而本地的艺术院校的包容度和开放程度也有限,一线城市的艺术市场制度和氛围在十年前基本就已经形成了,而二线城市的艺术市场还在摸索阶段,市场的体制还不是很健全,艺术品的流通循环也相对困难,这也会对创作者产生影响。

《东方艺术·大家》:请谈谈西安美术馆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情况?

白茜:西安美术馆的性质是一家国有民营的美术馆,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扶持,另一部分资金则要自己筹措,如通过举办展览、企业赞助等,在资金来源这点上跟大部分美术馆并没有什么区别。

西安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是面向全国的,而不只是针对陕西或西安本土的艺术家,我觉得我们在收藏方面的包容度和开放程度是够的。但在收藏的资金来源方面确实比较紧张,美术馆的收藏资金主要是靠我们馆自身的资金运作,除了展览体系之外美术馆的结构还包括运营体系,如书吧、咖啡馆、餐厅等自营体系,还有一部分来自政府方面的资金上的扶持,但现在还并不具备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收藏的能力,只能是结合各方面的资源来进行合理化的收藏。

《东方艺术·大家》:除了自筹资金和政府支持之外,地方企业和商业品牌会为美术馆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吗?

白茜:到目前为止,本地企业对于美术馆的资金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从开馆之初,我们就曾尝试着跟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和本地的企业品牌进行过沟通,包括房地产商和比较注重文化项目的商业品牌等,但是很多大品牌几乎没有对于二线城市文化项目支持的资金预算,即便是有,投入的金额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本地的很多企业受制于领导者眼界的限制,几乎不会对当代艺术项目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因为这种投入是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的,所以在与品牌和企业的合作方面始终还是挺吃力的,这也是二线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之前我们也曾跟一些时尚品牌、培训机构等有过合作的项目,只是数量不是很多。

《东方艺术·大家》:作为地方性的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如何在当地的文化土壤上体现自身的公共性呢?

白茜:对于公共性的追求可能是所有美术馆都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吧,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尽管目前做的还不是很完善。在2000年之后西安基本没有什么当代艺术的展览,从2009年10月份西安美术馆建成到2011年之后,我们也陆续引进了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大师的展览,如方力钧、郭氏兄弟(郭伟、郭晋)、薛松等人的个展,在本地也起到了一个当代艺术标杆的作用,让观众可以在二线城市里看到更多一线大家的作品;除了展览之外还会开办一些学术性的讲座,也会跟本地的艺术院校进行很多互动,如我们在举办方力钧个展的时候,作品展放在美术馆,文献展则安排在大专院校内进行。我觉得这种形式可以让院校和美术馆进行很好的结合,相比作品展来说,文献更容易让研究者和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个人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思路等深度的东西。作为二线城市的美术馆,也经常与媒体和院校等合作组织活动,美术馆在整个地方的艺术生态中应该起到的是一个媒介的作用。此外在我们开展的一些公共教育活动中,也会吸纳艺术类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通过对作品的讲解与参观者产生互动。

今年我们又策划了两个项目:广场艺术,把美术馆的功能进行了外延,在西安选择四个人群比较密集的广场策划不同的展览,我们希望能通过广场项目让美术馆和大众之间发生关系:即使大众不走入美术馆,我们会主动走向他们的;第二个项目是全年策划四季的“艺术之旅”,邀请知名的艺术家、批评家作为艺术总监,组织艺术爱好者去艺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去进行深度之旅,参观美术馆、艺术机构等。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促使很多艺术家继续留在西安本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茜:每个人的选择都跟个人有关,但相比其他二线城市来说,西安还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艺术类或有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有很多,围绕着西安美院也自然形成了一些艺术家聚居区,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群落所促成的艺术氛围,也会促使很多艺术家留在本地来进行创作。

最近我跟一位西安的艺术家聊天,他说:“对我来说,地方上的空白和相对薄弱就是最好的发展契机,因为有很多东西等着有人来填补。”因此我个人认为,当代艺术在一线城市发展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偶然的话,在二线城市则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当代艺术美术馆
当代艺术看得懂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肃穆的形式美感波提切利的东方艺术理念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美术馆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张锰谈于向溟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