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淼
当前,作文教学问题颇多: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数命题作文脱离学生的生活,仅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写法上限制过多。作文课讲评多、鼓励少;教师评价多,学生交流少。一个有眼光的语文教师, 一定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想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
一、激发写作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作文,乐于表达,就要鼓励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有自我表现的需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饭,有米是先决条件。作文亦然,要想写好文章,搜集好素材是先决条件。如何帮助学生搜集素材呢?我的做法有三条:一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调动学生眼、耳、鼻、口等感官,把大千世界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有趣的动植物、四季更替、斗转星移等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文时用。二是让学生在好书中搜集,记名人名言,摘美词佳句,选华章美文,集点睛之笔。三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开掘”,尽可能捕捉自己的奇思妙想、灵感闪现等。另外,若把作文比作园林艺术的话,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他们“移花接木”的本领,使之逐渐成为善于“嫁接”的“巧匠”。这几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在第一次作文课上讲“园艺学”,选出佳作供大家赏析,师生共议它们好在哪儿、如何借鉴。接着让学生模仿佳作,进行口头作文。最后我把自己的下水文当堂诵读,激发学生相互对照,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学会了方法,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了,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写作的自觉性、积极性自然高涨。
二、创设写作情境
人的交际是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学校和课堂这块特有的阵地,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社会交往相似的情境,从而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有话可写。我们不妨先来看两则教学实例:
例1:元旦快要到了,请同学们从画片上剪下自己喜欢的几个小动物,也可以是花朵、卡通人物……贴在纸上。想想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用一句或几句话介绍这件事,制成节日贺卡,赠给同学。
例2:大自然美,我们的校园也美。瞧,操场边那排排小树在风中摇曳,花坛里那朵朵小花点头微笑,琅琅的书声在校园里回荡……学校是美丽的花园,学校更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乐园、家园。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写写自己的校园吧!
上面的教例,首先,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储备,激起他们写话的欲望,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其次,它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写作练习变成了一次有目的、有对象的交际活动,学生既可以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写话的价值。
三、重视写作实践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周一次习作课,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指导,让学生听讲评,学生也只能被动应付。作文的命题,大多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审题、立意、取材。结果学生所立之意,多为他人之意;所选之材,也多为图解他人之意。而拼凑起来的材料,心无所感,又不熟悉,怎能发挥创造性,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呢?要扭转这一倾向,还得从重视作文的实践性着手。
其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时不妨倒个个儿,先取材,后立意,鼓励学生选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真切感受来写。写好这一事物、这一感受,文章的意思就出来了。我曾多次要学生写这样的作文,翻开作文本,总能看到一幅幅生活图景。例如,有一学生写《雪》:“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回奶奶家过年。路上,我透过车窗玻璃看外面。由于有风雪,车几乎是摸着走的。路中间的雪已经被汽车碾化了,溅得到处都是,每辆车都脏兮兮的。”又如,一位学生写《临时测试》:“老师来了,发下考卷之后,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只见不会的同学不是东张西望,就是两眼瞪着天花板;会的同学在埋头沙沙作答。下课后,大家都议论纷纷,答对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答错的同学却是愁眉苦脸……”像这样真切的材料,在一般的命题作文中是很难看到的。写日常生活中曾感动自己的美好事物,写自己在那美好瞬间的感受,唯有如此,才能有一种创作的激情,写出的文章才能充满感情、以情动人。这样的文章写好了,再写其他题材或体裁的文章,也就容易多了。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