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低年级开始

2013-04-29 00:44张道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8期

张道芹

【内容摘要】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积累语言的最佳期。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使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逐步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带动课内外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写字 写字兴趣 低年级语文阅读

一、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我接一年级后,为了让学生从小学会读书,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识字量少等特点,在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时,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我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读书能力。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在学生寝室也构建了图书架,学生在睡觉之前可以自由阅读这些书籍。每周划出一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1.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可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在第一学期里,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所讲篇目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365夜故事》,孩子们听后还可以选择故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进行复述。

3.“放任自读”任其读。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很愉快。我班李若萁小朋友就选择阅读了《三字经》、《弟子规》、《虹猫蓝兔七侠传》、《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书籍,阅读已经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对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要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幽默笑话也任其读之。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二、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读课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仅仅读指定读物是远远不够的,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阅读量。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地形式:

联系式: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有关书籍联系密切,采用联系式,要求学生读类似知识的书籍,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如,学习了《太阳和月亮》、《大海》、《冬天》几个单元后,我给孩子们讲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雪孩子》等传说故事,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孩子们好奇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地球和月亮是邻居吗?月亮会发光吗?大海究竟有多深、多宽?为什么会发生海啸?冬天为什么会下雪?雪花为什么是六个瓣?我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都能找到答案,从那以后,每周的阅读课上,课间活动时,总能看到孩子们抱着《十万个为什么》读得津津有味。

对照式:把内容有类似之处的文章进行对照,从比较中提升语文素养。如:学习了《数字歌》后,我给孩子们推荐了儿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学习了《锄禾》后,推荐孩子们阅读了《悯农(二)》。学习了《豆儿圆》后,给孩子们推荐了儿歌《打大麦》。学习了这些儿歌生动活泼,形式短小,读来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荐读式:学过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三、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我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1.广泛读书。根据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每周三定为读书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报。还可以与同学们交换看。这一天,学生不会忘记。这一天,他们过得很愉快。

2.讲故事比赛。讲故事是同学们最高兴的事情,刚开始同学们不好意思,站在讲台上,声音小,也不会加动作表演,讲了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进步很大,把故事情节表演的栩栩如生。一个同学在讲“金斧子”的故事时,把斧子掉到河里,扑通一声,小孩害怕的样子,表演的很形象。后来,老爷爷帮助他三次到河里找斧子,弯腰捡斧子的动作与孩子的对话,把同学们都吸引住了,没有一个说话的,大家都认真的看他表演。最后他被评为“故事大王”。另外,我们还评选出几个“进步生”,发红花加以鼓励。

3.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因此可开设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也可在学期结束时,让孩子们交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成语,比赛背诵,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成语说话。为表现优异的孩子颁发奖状,激励他们大量使用在阅读中积累下来的语言。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这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参考文献】

[1] 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外国语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