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连
词类活用现象在成语中十分普遍。因此,研究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于认识短语或句子的语法结构,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学好古代汉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成语中的“动词”用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短语或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①如履薄水;②衣锦还乡
例“履”,名词用作动词,当“踩踏”讲。“衣”在此应读yì,意思为“穿”。又如“礼贤下士”、“平步青云”、“狐死首丘”等。
2.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能歌善舞;②不服水土;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例①“歌”前有能愿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当“唱歌”讲。例②“服”前有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当“习、适应”讲。例③“蠹”用法同②,“蛀蚀”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可歌可泣”、“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衫不履”等。
3.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且这两个名词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①夏雨雨人;②瓮牖绳枢;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例①“雨雨”为同一名词迭用,后一个“雨”应读yù,用作动词,当“下雨”、“落”讲,该成语的意思是“夏天的雨落到人身上,使人凉爽”。例②“瓮牖”、“绳枢”均为名词连用,且这两个名词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偏正关系,其中“瓮”、“绳”用作动词,分别当“用破瓮做”、“用绳子系”讲。例③“老吾老”、“幼吾幼”用法与同②,前一个“老”、“幼”均用作动词,分别是“敬爱”、“爱护”的意思。此类成语还有“春风风人”、“如日中天”、“南辕北辙”等。
4.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的名词一般用作动词,因为“所”字常用在动词前,有指代动作、行为对象的意思,构成名词性短语。
①所宝唯贤;②无所事事
例①“宝”本为名词“珍贵的东西”,在此用作动词,意思为“以为珍宝、尊重”。例②“事事”中前一个“事”用作动词,当“做”讲,后一个“事”仍为名词“事情”。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和动词一样,能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若形容词的后面带了宾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了。有些形容词从字面上看虽不带宾语,但有时实际上也活用为动词了。
①厚此薄彼;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③文闪相轻
例①②“厚”、“薄”、“近”均带宾语,用作动词,分别是“重视”、“轻视”和“接近”的意思。例③“轻”虽不宾语,在此也活用作动词,当“轻视、瞧不起”讲。又如“耳目一新”、“强人所难”等。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语法结构上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在使动用法中,主语使宾语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在意动用法中,只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样”,是见诸客观事实的,意动用法只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是存在于主观意愿的。
1.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京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理解为“认为……怎样”或“以……为怎样”,其结构是“认为+宾语+形容词”或“以+宾语+为+形容词”。
①安贫乐道;②不远千里;③自高自大
例①“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乐道”即“以守道为乐”。其余用法与①同。“不远千里”就是“不以千里为远”。“自高自大”是由“自高”与“自大”构成的并列短语,均属倒装,相当于“高自大自”,意思是“认为自己高明,认为自己伟大”,即“自以为了不起”。又如“不耻下问”、“贵耳贱目”等。
2.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放在宾语前面,活用作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一般可理解为“认为……”或“以……为……”。
①幕天席地;②浆酒藿肉;③粪土当年万户侯
例①“幕”、“席”均为名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即“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例②用法同①,“浆”即“水”,“藿”即“豆叶”,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酒看作水,把肉看作豆叶”,形容生活豪奢。例③“粪土”用法同上,“当年”作“万户侯”的定语,此句意思是“把当年的万户侯看作粪土”,有卑视与轻蔑之意。又如“经文纬武”、“师心自用”等。
以上三种现象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也出现不少,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从具体的活用情况入手,认识它的基本特征,掌握其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尽量避免主观臆断、望文生义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实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