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为文房之首

2013-04-29 00:44刘潇
青岛画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端砚文房砚台

刘潇

被宋太宗赞誉为“君臣千载遇”的大学者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虽排在最末,但其文化含量和收藏价值却居首。皆因砚质地坚实、能传百代,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见证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

陶古精舍主人王文祥今年79岁,一生醉心收藏,以古籍善本为宗,次之文房清供,再之,明清板绫本字画。收藏砚台之好,发蒙最早。王文祥的父亲经营粮食出口,常年飘泊他乡,家藏一箱古籍,一方金蟾端砚。每次回家必要翻出看看,然后教王文祥念书习字,这使得他养成爱书、喜砚的习惯。如今,王文祥收藏的砚台有数十方,皆为精品。

“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需用笔描绘,砚则随笔而生。绘图用的颜料,浸泡捣碎研磨成汁,需用带凹的石器贮存,器形如同今之蒜臼。陕西宝鸡临潼仰韶文化遗址就有出土,此为砚之滥觞。”王文祥首先追溯砚的起源。中国古代砚台材质多样,产地众多,一般都以“四大名砚”为上选。这四大名砚分别是: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产自安徽歙县的歙砚,产于甘肃临洮的洮河砚,产自山西绛县或江苏宝山的澄泥砚。四大名砚中又以端砚声誉最隆。上品端石中常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石品,且坑口十分讲究。它的制作过稗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工序多而且细致。有着“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所以在诸砚之中,以端砚为首,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珍爱。端砚之后,当属歙砚。歙砚大都有天然生成的纹理,如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洮河砚呈墨绿色,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澄泥砚成本相对低廉,用者普遍。

王文祥认为,鉴定一方砚台的投资收藏价值,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质。目前国内外文物艺术品市场上中国古代砚台的拍卖价格高企,大多由端砚创造。二是造型与工艺。工艺精美、造型独特且别具匠心、品位高逸的精品价格自然要远高于普品。三是名家效应。俗话说,“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是砚上的名家铭文,多为典丽的诗词文藻或因砚生文。宋代大文人苏轼、米芾均有铭砚传世,清代乾隆帝酷爱砚石,且喜铭砚,多有精品流传,造型独特。

王文祥所藏砚台多位名家之物,石质与铭文可谓双美。一砚一故事。其中一方“孔有德铭端石砚板”,只见砚台为长方素面,色呈绛紫,大片蕉叶白,遍体蚯蚓走泥纹,背面阴刻行楷“象佊苍石,聋俗是做,斯研斯磨,以俟天命”,原配紫檀木盒,包浆光亮。孔有德是明末辽宁人,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叛明降清。顺治三年被授平南大将军,九年因兵变自杀。孔有德的尸体被叛军焚骨扬灰,清廷为之建衣冠冢。孔氏幸存的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皇太后收为养女,封和硕公主,为清代唯一之汉人公主,也是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原型。

另一方清中期的“龙石铭端石砚板”,为因石赋文。砚台为长方形砚板,六面光平,边角齐整,左侧面阴刻楷书“羚羊峡中割脑髓,水岩下坑品最美,热釜涂蜡洵堪比,慕君三冬足文史”。王文祥说:“这方砚台出处、质地、石品全符合铭文,质地细腻温润,呵之成津。最难得的是砚材几乎是整块鱼脑冻,中间则金钱火捺、胭脂晕、青花、翠斑、全线、银线石品俱全,构成了极美的画面。而铭文之书体、落款,楷书含魏碑韵味,刀法苍劲,字口底深,皆符合龙石的独特风格。”龙石为清代金石大家杨(氵解),字龙石,其人精篆刻、书画,且善刻竹。

在王文祥的藏品中,还有明代大书家邢侗铭端砚、乾隆御铭洮河砚、清代大书家伊秉绶铭端砚、爱国将领冯玉祥铭端砚等精品,让人爱不释手。

近年来,砚台价格在艺术品市场中一路上涨,并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7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推出了“历代名砚专场”,被业内称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首个砚台专场”,引起极大关注。砚台拍卖状况由此逐渐改观。首个“历代名砚专场”共汇聚130多方各式名砚,总成交额达1832万元,成交率达98.3%。2009年西泠拍卖又推出“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估价为80万——150万元的“吴昌硕书、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随后,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高价成交;更令人拍案的是,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王文祥认为,虽然这几年艺术品市场起起落落,但砚台价格却一路攀升,足见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端砚文房砚台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翰墨飘香的砚台
荷叶形端砚赏析
文房雅趣话砚滴
墨锭和砚台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端砚收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