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燕
摘 要:教育是一种心灵互动的交流活动,笔者认为用“真心”尊重学生,用“爱心”善待学生,用“精心”呵护学生,以行为实践去引导、塑造学生,教学才能相长。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同时,学生还学会了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他人,培养了自身良好的品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取向。
关键词:真心尊重; 爱心善待; 精心呵护; 塑造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13-002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日益复杂化、时代化、潮流化,我们身为年轻的教师,也曾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我们应当能够体会、理解他们的各种变化。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生活习惯等,用我们“真心、爱心、精心”的行为去引导学生、塑造学生。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塑造学生。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要用“真心”尊重学生。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喜有悲,每个人都有好恶。教学活动中,真心地尊重能给他们以温暖,给他们以鼓舞,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他们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2]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你的冷眼里有牛顿。”[3]作为老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赤诚的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用爱来滋润他们的心田,理解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自尊。
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要用“爱心”善待学生。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在工作中还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既要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群体普遍可接受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施予爱心。充满爱心的老师心中想的都是学生,很注意班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从学生的成长来说,老师教育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一辈子只上一回高中,不可能重来的。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必然会把学生视同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对学生充满爱心,也多了一份理解。我们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这么多还仅仅是孩子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让老师不满意的地方呢?很多学生做错事了,从他们的年龄、性格来分析,实际上也都有可能是正常的。在我们的眼里,每个学生都应该是非常可爱的,只是在某些地方还需要老师加以精心的雕琢。这样看待学生,那么肯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教育班级里纪律品行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有所进步,也会为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而高兴。同时,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困难,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犯了错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时,教师总是对学生大声的训斥,这样不但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反而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作为学生,他们并不害怕我们的训斥,他们害怕的是失去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一旦失去了,他们在老师面前就什么都不怕了,也不在乎了。与此同时,老师也就失去了他在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具有父母对孩子那样无私的关怀和体贴,还要具有朋友之间的那份友谊和真诚,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处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他们。当我们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可以真正地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言,不会产生敬而远之的感觉。而作为学生,老师对他的爱与关怀会对他影响深远。当他在感受老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
三是在教学活动中要用“精心”呵护学生。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我们不仅要注意教育的大事,也要注意教育的小事,注意教育的细节。注意教育的小事与细节,还必须具有教育的精心。教育的精心,就是教师敏锐地觉察小事、细节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最重要的还是在观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后,如何去精心“雕琢”,如何去精心“塑造”,并充分发挥它们的力量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的教育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影响。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到,他们喜欢蔡芸芝老师:“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4]老师怎么会想到自己的写字姿势都会被学生模仿呢?但学生就模仿了。如果老师写字的姿势不对或者不好,岂不是要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了。教师的言语也会给学生以影响。教师随口说的话、无意中吐露的信息,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掀起很大的波澜,甚至伤及学生的痛处。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教师都能发现哪个孩子聪明、哪个孩子贪玩、哪个孩子顽皮、哪个孩子活泼、哪个孩子文静……诚然,这的确能说明了我们中的不少教师是相当细心观察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但是这样的老师还不算一位好的老师。一位好老师不仅仅只是发现孩子的特点,还既要扬学生之长,又要避学生之短。也就是把不好的教好,把好的教得更好,因为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质的过程。精心的教育,要求我们做个有心人,做个细心人,善于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反观自身,洞察学生,展开教育。做个精心的教师,多一些自我言行的反思,多一些对学生的发现,多一些对学生的呵护,教育就会更加的细致,更加的温暖,也更加的有效。在细节处往往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在小事上往往彰显出教育的精神。
总之,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一种耕耘,一种创造。我相信用“真心”尊重学生,用“爱心”善待学生,用“精心”呵护学生,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他人,从而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品质,因为他们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热爱、关心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2]田元德.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J]江苏教育,1981年07期
[3]《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4]魏巍.《我的老师》,凤凰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