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夏民族的百家姓氏

2013-04-29 00:44邓全召
大观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华夏民族

邓全召

摘要:华夏民族姓氏的产生源远流长,发展分支从多,以姓氏为纽带的血缘关系永远也无法割断。姓氏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到今,华夏子孙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姓氏,字形字音都不能随意更改,就像古代人崇拜图腾一样,崇拜自己的姓氏,因此,姓氏成为血缘关系传承的一种文化栽体。

关键词:华夏民族 姓氏种类 姓氏渊源

汉人姓氏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上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姓氏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姓氏研究热。

本人出于对姓氏知识的爱好,研究姓氏已十余年,深感姓氏文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几年来广泛搜集、多方征求汉人姓氏,已经搜集到的汉人姓氏有四千多个。拉出了《汉人姓氏字典》的草稿,对姓氏的产生发展,有了较深的探索。下面就姓氏中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几个方面介绍如下。

一、汉人“姓”与“氏”的区别与统一

姓与氏不是同时代的产物,姓的出现远早于氏,姓,产生于女子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它是母系社会的象征,子女们都得姓母亲的姓,所以最早的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姚、姜、嬴等。氏的产生比姓的产生要晚,它是姓之下的支庶,氏是男子为中心,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都是男性英雄。

由姓到氏的发展繁衍,归纳起来可分为几种情况:⑴祖辈有功,名气大,以其名或字命自己支庶的姓氏。⑵以封邑名或封国名命姓氏,⑶以世袭的官职命姓氏。⑷以祖辈的谥号、封号命姓氏。⑸以所居之地命姓氏。其它也因某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如因避祸避仇、避讳、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入住中原等改变姓氏。

二、以祖辈的封号、谥号、或名、或姓而命的姓氏

马服,复姓,产生于战国,赵国良将赵奢,因战功被封为马服君。后来秦灭赵,把赵奢的孙子赵兴迁徙到咸阳。其后人便以马服为姓。仓姓,黄帝时有个史官姓侯刚(复姓)名仓颉,因发明文字被称为史皇,被赐姓仓,因此仓姓即为仓颉后人。车姓,汉武帝时有个人叫田千秋,官做到丞相,四朝为臣,到汉昭帝时,因年迈德高,皇帝特许他可坐小车出入宫廷。时人称为车丞相,他的子孙后来就改为车姓。林姓,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姬开,字林,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为氏,姓林。

三、根据自己祖辈所任的官职而命姓氏

以祖辈的官职而得的姓氏有: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将军、冠军、都尉等。如司马,三皇五帝时有颛顼帝,他的后裔中有个叫休文的,任过司马(三军司令)之职,而且立过很多战功,他的子孙中有的为纪念他的功勋,便以司马为姓氏。司空,大禹在未做帝王时,曾任过司空官(公安部长),他的子孙后来有的就以他任过的官职为姓。司寇,春秋时卫灵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郢,在卫国任司寇官,他的儿子公孙兰就以他父亲的官职作为姓氏,叫司寇亥。

四、为纪念自己的诸侯封国而命姓氏

应姓,出自平顶山,湛河区薛庄乡是春秋时的应国故地,都城滍阳,后来应国被灭之后,其后代族人便以应为姓氏。毕姓,原为姬姓,周文王有个儿子叫高,武王时被封在毕国,称毕公高。他的后人就是毕氏。梅姓,商朝时有个诸侯小国叫梅国,国王梅伯因向商纣王直言劝谏而被杀。他的后人便以国名为氏。以自己的国名而命姓氏的还有很多,如:曹、邾、储、邓、江、郜、鲁、鄂、虞、韩、藿、贾、焦、许、甘耿等,这些姓氏,都是由国名而后改为姓氏的。

五、因避祸、避仇、避讳而改的姓氏

炅、炔、桂、昋四姓音同字异,原来是一姓。东汉末年时,有个大臣叫炅横,成阳人。获罪被诛,他有四子,一个在家守墓,仍姓炅;其余惧罪出逃,一子避难于徐州, 改姓昋;一子徙居幽州,改姓桂;一子徙华阳,改姓炔。光姓,战国后期燕国田光之后,田光因为帮助燕太子丹招募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后,田光子孙为避难就以光为姓。有一位现代作家叫光未然。贺姓,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庆封,后来庆氏在齐国争权失败,逃往吴国。东汉时庆氏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讳,改为同义字贺为姓。

六、根据当权者的好恶,为褒奖或惩处而赐姓或贬姓

皇帝把自己的姓氏赐给功臣,以示褒奖。唐代开国功臣徐懋功,因为功劳大,李世民为嘉奖他,赐姓李,改名李勣。后来又有少数民族首领归唐后,也有赐姓李的。明代朱元璋,把他的爱将廖文忠,赐姓朱永忠。痛氏也是一個奇姓,据传周穆王时,娶了盛国国王之女,称为盛姬。美而贤,周穆王宠爱有加,后来不幸早逝,穆王哀痛不已,并改其族人谓之痛氏。

有些是带有惩罚性的姓氏。例如蝮姓,蝮本是一种毒蛇,《新唐书》记载,太宗之子郁林王李恪,随太子作乱,兵败后被杀,家产被抄,还改李恪之子李仁的姓为蝮姓。蛸姓,本姓萧(音同),蛸也是一种毒虫,南齐时,有一王子叫萧响,在四川巴东反叛,后改其萧姓为蛸氏。还有枭姓,枭是一种凶鸟。隋炀帝时他的族人杨玄感反叛,被诛后,隋炀帝改其杨姓为枭氏。

七、根据自己所居之地的地方方位而名姓氏

这类姓氏大多是复姓,例如:东门、东关、东郭、东宫、东方、东陵、东里等。如复姓东门的来历,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名遂字襄仲,居住于曲阜城东门旁边,他的儿子公孙归父,因鲁国之乱逃到齐国,便以原住地东门为姓氏。东郭,相传齐桓公有子孙住在临淄外城,时称东郭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便以东郭为氏。东陵,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于东陵山中,后人便以东陵为氏。

八、第、第一、第二……第八等序号姓氏的来历

姓氏中除了“第”姓之外,还有第一、第二直到第八等表示序号的复姓,这些姓氏的郡望都在陇西。它门的来历值得一提。

刘邦建立西汉,齐国田氏贵族(田横)归附最晚,他怕这些贵族在山东再滋事作乱,就把他们统统迁往关中地区,便于监督和管理。迁徙时由于族系庞大,支庶众多,就把他们编成八部分,分批行动。后来田氏不少就以自己所在的编号作为姓氏。于是出现了第一、第二、第五到第八等复姓。现在姓氏书中有记载的还有,如:东汉时有司空第五伦,唐代宰相第五琦,唐玄宗时有中尉第二从直,元代有学者第五居仁,现在电视节目七频道有主持人第七修。这些复姓中,也有人后来改为单姓第的。

九、以事取姓或以声取姓

因为某个事件,而取姓氏,古代也有,例如窦姓,源出于姬姓,夏朝时帝王相即位不久,被叛臣寒浞杀死。王后带着身孕中从后墙挖洞逃回娘家。后来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诸侯又恢复了夏朝统治。为纪念母亲从洞中逃出,少康便让自己的小儿子龙改为窦姓。洪姓,为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上古时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来他与帝颛顼争天下。大禹时又因作乱被放逐到江南。共工氏的后人为纪念祖先作过水神,在共旁加水,成为洪姓。

十、外国及少数民族汉化后的姓氏

有一些姓氏,如呼延、沙陀、叱干、尉迟、贺兰、宇文、屋引、步鹿根、步六孤等,这些姓氏,都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逐步汉化,姓氏也随了汉人习惯,固定下来。大多是复姓和三字姓。还有少量的四字姓和五字姓。例如呼延,原来是北方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名,进入中原之后,把族名作为姓氏。沙陀,原是西方少数民族的国名,进入中原后,以自己的国名为姓氏。叱干、叱罗、叱卢、叱列等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留下的姓氏。

有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定居后也随汉人习惯,起了汉姓。如竺姓,古代印度为天竺国,有印度僧人传教来到中国,定居下来,取国名改为竺姓,例如东汉有个印度僧人叫竺法兰,明代有竺渊。

参考文献:

[1]何承天.姓苑[M].南北朝(刘宋).

[2]张自烈.正字通[M].明代.

[3]通志氏族略[M].

[4]续通志氏族略[M].

[5]凌迪知.万姓统谱[M].明代.

猜你喜欢
华夏民族
论帕斯卡猜想:一个名字叫“夏”的亚洲族群
中医谈养生
三行微诗六首
浅析敦煌壁画的民族精神及文明传承
有趣的象形字
中华之“礼”:礼者,理也
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手有 余香
“华夏民族”形成新说:因盐而起
关于华夏民族命运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