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学文化传承的认识

2013-04-29 00:44蒋明薛蓉肖黄梦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途径内容

蒋明 薛蓉 肖黄梦

【内容提要】 在快速变革发展的今天,文化日益彰显其独特的重要性。大学除了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传统职能外,还应与时俱进,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传承的内容,研究可行的传承途径,为大学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大学文化传承 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8-0008-0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就要求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承担起其文化责任,切实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肩负起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文化传承的内容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不仅远在炎黄时期即已奠定了大公无私、仁爱、智慧、勤劳、顺应自然发展生产、爱民利民等特征和务实际、尚协和、重道德、主心性、亲家族、宽宗教等人文主义特点,还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不仅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更是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华传统文化已渗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民风民俗、饮食建筑、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包含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长远利益为重,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信条等,无不体现了以“易”为世界观,以“和”为价值观,以“中庸”为方法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观的中华文化核心观念。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理想人格、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更有助于推动大学文化的传承。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了党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当时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在快速崛起,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当然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发展出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来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则首次概括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12个词,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把其丰富内涵进行细化,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

1.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平等、公正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法治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这四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对当前我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矛盾问题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的社会现状更有其指导意义。

3.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日益进步,而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生活在这个转型期社会的人们,难免会迷失方向,然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如同明灯般照亮每个人,这是社会主义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也是一个公民立行于世的基本素质。

(三)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崇尚学术自由与创新、大度包容并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文化,它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大学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对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已积淀形成带有自己烙印和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这在校训中最能得以体现。如清华大学百年来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大学领中国高校之风骚的秘籍,更是激励清华人为使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精神动力源泉。又如武汉大学的校训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结合,体现了武大人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良好的大学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与文化精华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引导与推动作用。大学应在发展中注重大学文化的积淀,并将这一优良文化传统传承下去,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推进大学文化传承的途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大学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应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向,并始终站在社会发展与历史前进的思想制高点上,结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确立大学文化传承的价值走向,优化大学文化传承机制,并以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追求真、善、美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方面,大学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理论编写成教材,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并将社会先进文化的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计划中,以夯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的理论基础,从而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另一方面,大学应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方向,从而推进大学文化传承。如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举办的红歌合唱大赛、建国九十周年演讲比赛等,组织的麻城“红色寻访”之旅、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文化传承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更应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它新的活力,从而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和谐对接,为文化传承提供可行的途径。

大学应努力探讨新的学习体系与教学方案,可通过设立如《中国文化》《中国陶瓷艺术》《唐诗宋词鉴赏》《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等通识选修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也可通过开展学术文化节、读书文化节、戏曲文化节等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熏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清华大学通过构建由课程、讲座和课外实践活动等组成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开设8个课组数百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聘请国内外名家每周举办“新人文系列讲座”等措施推进文化传承的进程,进而推动学生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文化养成。又如武汉大学设立的国学班,开设的《中国昆曲经典赏析》《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等选修课,举办的金秋文化艺术节等,都是推进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也有喜闻乐见的传播活动,从而让文化传承不再是纸上谈兵。

(三)加快发展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优秀的大学文化能为师生提供一种宽松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激励师生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地去探索和引领文化传承,并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契合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又进一步拓展了大学文化的内涵。

发展大学文化不仅能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和提高自身文化创造力,还与文化传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可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促进大学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如北京大学坚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特征和彰显北大精神的蓬勃多元的大学文化,从开办被誉为浓缩精华的“知识快餐”的讲座到举办异彩纷呈的各种文体活动,不仅营造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校园氛围,更积淀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又如武汉大学举办的社团文化节、临床技能大赛、樱花诗赛等,这些颇具武大文化特色的活动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进一步活跃了校园文化,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日益模糊、淡化,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已成为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大学应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刻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主动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以增进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充分吸收借鉴,同时展示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亲和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大学可通过扩大文化交流范围、丰富文化交流形式、拓展文化交流内容、构建文化交流机制等促进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推动文化传承的进程。武汉大学举办的学生社团国际交流营,通过学生社团国际邀请赛、中国传统文化研习营、国际大学生社团发展论坛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实地考察、在德国举行海外学术周等活动,为参加的各国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相互交流、加强合作的平台和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机会,这也为大学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应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大学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切实推进文化传承的进程,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完成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4(1).

[2] 何涛.大学的重要使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3]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4] 杨福家.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现代教育论丛[J]. 2008,(2).

责任编辑:周 俊

猜你喜欢
途径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主要内容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