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小西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1927~2013),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他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他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最先提出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张。1998年,他创立“中华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策进会”,主张两岸直接“三通”。他曾多次参访大陆,为两岸和平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一、政绩卓著
林洋港大学毕业后,1952年就步入政界。他在南投县任民政局行政科长时,经常深入基层,切实帮助解决民众的困苦,深得民众好评,被推举为最优公务人员。1962年,他调升台湾省政府秘书,并担任云林县党部主任委员。1967年被选为“十大杰出青年”。
1968年,林洋港当选为南投县第六届县长。目睹贫民就医困难,他为贫苦村民办理了免费医疗,受惠民众感恩不尽。他又为山区发展交通,发掘土产,帮助民众致富。在他任内,全县道路建设效益占全省第一。
1972年,林洋港被推选为台湾省政府建设厅长。他在任期内,为民办了三件好事:一是全力发展自来水事业,成立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全省的自来水资源,将供水普及率从42%提高到84%;二是解决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了灌溉设施;三是筹划、设置都市建设基金,设置水污染防止所,办理工业开发区,切实解决农田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纠纷。
1976年,林洋港出任台北市长。一些大的项目,如翡翠水库、建国高架桥和信义计划区的兴建和规划,都是在担任台北市长任期内开始建设的。其中,尤以翡翠水库的兴建,当时不少党政要员及“党外人士”都持反对态度。当时他背着骂名,坚持为大台北地区数百万人的用水预为筹谋,并着手维护上游水源区之环境保护。今天,台湾许多地区干旱缺水时,唯独大台北能高枕无忧,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远见和坚持。
1978年,林洋港出任台湾省主席。省主席走马上任不到3个月,他就踏遍全省21县市,作风明快果决,省议会应答幽默风趣,展现非凡的领导能力。因此,他深受蒋经国器重。
1982年以后,林洋港先后担任“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在他任职的前后十几年内,他在市政建设、经济开发等方面颇多建树。尤其是在“内政部长”任内,他亲自主持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如修正平均地权条例,降低地价税率,修正刑事诉讼法,修订检肃流氓条例,筹谋警察人员因公伤亡济助基金,修改选举罢免法等等。以至于在当时的台湾警界,还刮起了“林洋港震撼”的旋风,许多人都亲昵的称他“阿港伯”。
1987年,调任“司法院长”。在此任内,他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做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事,如贯彻法官年满七十岁优遇制度;推动司法业务电脑化;加强缓刑制度实施,以鼓励被告自新;废除裁判书送审制度,确立法官独立审判原则;加强大法官会议释宪功能裨益宪政发展等等。
二、与李登辉争斗
由于林洋港政绩卓著,领导能力非凡,当时被蒋经国定为培养接班人的对象。但出乎林洋港意外的是,蒋经国执政后,在中山楼二中全会掏出的副手名单,竟是李登辉而不是他。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这样解释的:“邱创焕太滑头,而林洋港有野心。若以蒋经国的立场来看,最好的是李登辉。第一,他是农业专家;第二,他是本省人;第三,中国人都是传后代的,而他没有儿子,无后顾之忧”。
实际上,蒋经国当时培养接班人对象主要有李登辉、林洋港和邱创焕三人,这三人中,最理想的是李登辉、林洋港两人。若论行政能力,林洋港最佳。但林洋港却缺乏国际历练,他的学历从学士到博士,都是在台湾本岛获得;而李登辉的行政能力虽然不如林洋港,但李登辉却曾先后在日本及美国深造,其博士学位还是在美国取得,而这两个国家都是台湾当局最重视的“盟友”。因而李登辉更被蒋经国所重视,认为在台湾有行政能力强的官员太多了,但却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关系之人,能带领台湾摆脱“国际孤儿”困境的人优先考虑。所以相比之下,李登辉的条件比林洋港更佳, 因而他挑选了李登辉作其接班人,这就铸成后来的大错。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接任“总统”。但此时李登辉的政权并不稳固,国民党内出现了两大派别,一派是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另一派是以李焕、林洋港等为主的“非主流派”。这两派势力在蒋经国去世后就展开了一连串的权力之争,到1990年2月政治角力达到白热化。
1990年2月11日,在国民党举行的第十三届临时中央全会上,非主流派提出要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总统”候选人,主流派提出依照惯例“起立、举手方式”决定候选人,最后主流派的意见获得通过,“非主流派”败北。
由于林洋港在台湾政界声望很高,在推举下届“总统”候选人时,党内大部分“国民大会代表”都推举他与蒋纬国搭档出来竞选下届“总统”, 挑战李登辉。但李登辉抬出党内八大元老出面斡旋,希望林洋港退出竞选。由于他敦厚朴实,不计较个人升迁,再加上各方的压力,他最后退出了竞选。这使他错过了一个争权的好机会。
1990年3月21日,李登辉、李元簇在“总统”、“副总统”选举中分别以高票当选。这标志着大陆籍“法统”势力主政时代的结束,以李登辉为首的“本省台独”势力主政时代的正式确立。
不过,蔡鸿文奉李登辉之命前去劝退“林蒋配”时,曾有个许诺:“你先让他做这一任,下次再换你,他会给你帮忙的!”,再加上李登辉两度公开承诺“不连任”,说要和李元簇一起退休,林洋港相信了。但后来李登辉出尔反尔的事实,让他认清了李登辉的真面目。
1992年6月,林洋港访美,当他回来到“总统府”报告时,没想到李登辉劈头就骂:“你在美国为什么替郝柏村背书?”林洋港一听也很气愤,毫不客气回答:“别人攻击你,我都替你澄清;攻击郝柏村,我当然也要替他说话!”自此,两人就走向决裂。
1992年年底,“国会”全面改选民进党大胜,郝柏村下台在即,拥林洋港“组阁”呼声再起。郝柏村设宴动员谢东闵、俞国华、邱创焕、李焕等11个中常委拱林洋港组阁,但他犹豫不决,李登辉最后钦点连战,郝柏村垮台,他第二次与权位失之交臂。
1995年,林洋港下定决心辞去“司法院长”职务,和郝柏村搭档参选第九届正副总统。但由于李登辉已主政8年,权力相当稳固,在1996年的大选中,“林郝配”败北。从此林洋港就退出了政坛。
耐人寻味的是,林洋港因参选“总统”挑战李登辉,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他的政敌李登辉后来因支持“独派”也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三、心系两岸和平
林洋港虽是台湾本土人,但他自我认同是一个完全的中国人。陈水扁当选总统那年,他发表两岸主张:“一个中国、对等协商、和平发展”。他是最早提出两岸“和平发展”主张的人。
当年,在两岸关系低迷时,林洋港就力主两岸一定要从恢复谈判开始,一步一步来进展。对于“戒急用忍”的政策,他认为对台湾没有什么好处,他呼吁两岸要实行“三通”。
林洋港还十分关心台商在大陆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向两岸积极反映,谋求改善。他还指出,台湾要告别悲情,大陆要放弃霸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让“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梦魇永远消失,“中国人帮中国人”的美梦成真。
1998年,林洋港成立了“中华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策进会”(简称海和会),并亲自担任会长。该会的宗旨是策进两岸人民交流,促使两岸人民互信共荣,实现两岸和平发展以达和平统一中国。
林洋港曾多次到大陆参访,发表了许多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言论。2003年11月,他来福建漳浦寻根谒祖时对记者说:“台湾2300多万住民,除少数本地同胞外,都是从大陆(唐山)迁移过去的。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兄弟同胞,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林洋港表示:希望尽快实现直接“三通”,因为两岸是一家人,将来重归一统,理所当然,是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他还说,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他希望两岸坐下来好好地谈,互相尊重,互利互惠,尽早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