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存在问题探析

2013-04-29 12:42:09林炜明甘翔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探析存在问题

林炜明 甘翔云

摘 要:本文通对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现状的概述和对河流分布特征的分析,探讨造成滨水空间存在问题及症结所在,为今后吴川市对滨水空间的整合提供依据。

关键词:吴川市主城区;滨水空间;存在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8-153-02

1 吴川市区位概况

1.1 区位特征

吴川市(见图1)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的东部,东与茂名接壤,西面毗邻湛江市,南濒南海,距广州366km,距湛江65km,北距茂名55km,是湛江和茂名两市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吴川市总面积848km2,海岸线长70.2km,吴川市行政区划辖5个街道、10个镇,2010年吴川市总人口分别达到1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29万人。

1.2 吴川市主城区的河流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

从吴川市主城区的卫星地图和水系状况中可看到,吴川市市区是一个“三面临江一面向海”的河海岛,是典型的海河口区,流经市区的三条河流分别是鉴江、梅江和袂花江。鉴江从主城区的西北面流向主城区,沿主城区西面而行,从主城区西南面流入南海,在河流作用下形成了江心岛;梅江从主城区东北面流向主城区,在主城区东北分流,一部分从主城区北面汇入鉴江,另一部分流向主城区东面与袂花江汇合后从城区东部汇入南海,梅江流经博铺区、梅东区;袂花江从东北面流向主城区,从主城区东面流入南海。三江绕城而流,然后直流入南海。主城区与河流关系见图2。

由于河流纵横交错,形成大小不一的小岛,其中,在鉴江与梅江汇合处的岛是城区内最大的岛—江心岛,江心岛四面环水,只有一条桥与城区陆地相连,岛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滨水景观空间,目前是吴川市最大的自然休闲区。

在以水上运输为主的年代,城区三条河流成了吴川对外运输的主要通道,由于陆上交通不便,汽车较少,梅录城区则坐拥鉴江之利,水上交通发达,货运东、北可达茂名、信宜,西南可通湛江、海南,仅鉴江上的码头就有5个之多,沿江分布着许多的街巷,其中克平路、敏宁路、漳州街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古街,特别是漳州街,那古老的建筑处处都烙着城市变迁的印记。从前的鉴江可谓水流清澈,鱼虾麋集,一直是城区居民和沿岸人家的饮用水源,她不仅养着一代精于营商的梅录人,还有名扬粤西的“梅录姑姐”,也成就了九街十二巷及梅录(城区)的繁华。见证了陈寿庚、“谢源利”、“欧花相”等豪商巨贾的营商传奇,以及老街的变迁。

2 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发展现状

2.1 吴川市主城区的滨水休闲空间概况

吴川市现有的滨水休闲空间主要有江心岛生态公园、麓塘公园和沿江路休闲带、漳州历史文化古街、滨海休闲区。江心岛生态公园位于主城区西北面,沿江路休闲带位于主城区西面与江心岛生态公园毗邻,麓塘公园分布在旧城区中心。其概况如下:

2.1.1 江心岛生态公园

江心岛公园位于主城区西北面,面积达27万m2,与市区陆地隔江相望。江心岛地势平坦,四面环水,环境幽美,是省内少有的天然江心岛,岛内植被良好,古木参天,葱葱郁郁,而且有天然浴场和沙滩。岛上主要分布有金岛度假村、江心岛体育场、露天足球场及游泳池、雕塑园、原始生态林和一些简单的游憩设施,目前是吴川市休闲设施较完善的公园,江心岛体育场是吴川市最大的集会场地,也是唯一集会广场,吴川市所有大型文化演出、体育盛会均在此举行。江心岛是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休闲人中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游客,本地居民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和傍晚,而外地游客主要集中在白天使用。

2.1.2 麓塘公园

麓塘公园内分布麓塘、中山公园纪念亭、文化连廊、小广场、“广东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和吴川图书馆,麓塘是吴川市区内最大的湖,位于旧城区中心,面积为9hm2,对市区大气环境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昔日的麓塘西与鉴江连接,东与袂花江连通,麓塘内的水两江河水互相循环,水位随江水变化而变化,现在已经被堵塞了。公园里面休闲设施陈旧简陋,绿化面积不大,湖岸岸线刻板。目前使用人群主要是本地居民,特别是老年朋友们,麓塘公园是他们休闲的好去处。

2.1.3 沿江路休闲带

沿江路休闲带是鉴江与沿江路之间的绿化空间,宽度在20~30m之间,从水口渡大桥直到沿江九区,长约3km,该区设施简陋,只有临时座椅,没别的休闲设施,起点处有小游园,面积不大,沿江路绿化带并不宽阔,但由于临江而设,亲水性好,也是市民休闲常去的地方。

2.1.4 海滨休闲区

海滨休闲区位于海滨区,是主城区海滩,沙滩宽度在200~300m之间,陆地与沙滩之间隔着一带防护林,海水没有吴川其他海岸的水清澈,但尚可游泳。目前也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地之一。该海滩很快就被围海造地工程所取代,将来是吴川未来的休闲游憩商务中心。

2.1.5 漳州街历史文化街

漳州街是主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街区虽然不宽,但历史悠久,街区里分布有天后宫、药王庙和万寿庵3座寺庙,其中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清道光19年和光绪4年两度重修,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内存清碑数通。门额“天后宫”,门联“孝友著旋宫天生使独,声灵昭镜海后来其苏。”额联字迹工秀,为光绪4年重修时唐毓真书,彼有研究价值。该街是游人较为喜欢去的地方,特别是外来游客,多是慕名而来,该街也是居民休闲品古的好去处,特别是中、老年人群。

2.2 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分布现状

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除了上述休闲空间外,其他的滨水空间处于一种衰败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快捷的陆路交通取代水路运输,现代给排水技术改变了过去依赖河流的生活方式,传统滨水空间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呈现出衰败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河流水上运输功能萎缩,上游工业生产污水超标排放,污染严重,再加上临河居住的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因而传统特色的滨水空间大多已不复存在或者名存实亡,如隔海江(梅江隔海段)由于江面淤塞现已经无法通航,江面长满水浮莲;再者是以往城建执法不力,有的滨水空间被严重侵占或被临时占用,导致滨水空间整体性被割裂,部分滨水空间成为私有空间,其公共性和可达性都已失去;同时由于旧城改造力度不够,沿河两岸建筑破败不堪,市内滨水空间被边缘化,传统的滨水空间的比例受到破坏。

3 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对吴川市概况、滨水休闲空间的现状和分布格局的分析,可以看出吴川市滨水空间的综合整合和开发还没有形成全局操作的局面,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休闲空间分布不均,关联性较差,彼此孤立

吴川市主城区四面环水,休闲滨水空间是城区的主要休闲空间,占城区休闲空间90%以上,滨水地带沿主城区分布相对均匀,但由于城市发展,城市中心往海滨区偏移,造成了旧城区与新城区的脱节,再加上以前规划不重视城市空间的建设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缺失,造成现在能用于休闲的滨水空间分布不均匀,目前主要集中在旧城区西北部及滨海新区。据以上分析结果,居民休闲场所普遍分布在距家0~1km的范围内,所以目前吴川市的休闲空间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居民的休闲空间,但现在的休闲场所离居民地均在1~4km之间;在面向外地游客时,各休闲空间缺乏有机的关联,支离破碎。由此可见,吴川市主城区的休闲空间不仅不便于本市居民使用,也不方便外地游客的使用,空间分布不均,而且关联性较差,彼此孤立。

3.2 滨水步行街没有形成,滨水特点不突出

滨水步行街没有形成,使滨水空间的可达性较差,也降低了滨水空间的共享性。滨水休闲空间,本应为全民服务,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地方,只有一个安全、舒适、愉悦的休闲环境作为滨水休闲空间,真正的意义才存在,才能激励更多的人活动,才能重塑休闲的场所感。目前,吴川市主城区滨水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差,空间被私有化,也就失去了空间的公共性。

滨水空间的滨水特点不突出,深不见水,亲水性差,滨水空间没有感觉到有水的存在,滨水场所性不强,绿化、建筑、景观、空间都没有形成滨水空间应有的特色。首先是防洪堤高于正常视线,而且是封闭式的混凝土墙,人们走在滨水道路上,根本看不到开阔的水面,难以从视觉直观感觉到河流的存在,如同德路、沿江路,护岸就是一堵高高的混凝土墙,将鉴江围得如水沟一般,护岸缺乏人性化、生态化,阻断了陆域与水域的物质交换,市河段与其说是河流倒不如说是一条排水渠。

3.3 滨水空间数量少,可达性差

滨水开放空间的规模、数量少,除了江心岛形成的滨水空间较大,其余的都是零散而小,如在古街——敏宁路、克平路建筑与河流所形成的都是狭小的空间。

滨水空间开放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差。由于旧区滨水地带,河道两岸与河流平行的滨水道路被建筑严重分隔,联系两岸的桥梁也较少,导致空间的开放性不强,也严重切断两岸滨水空间的联系。有些滨水岸线被私人住宅占据,破坏了滨水空间应有开放的空间连续性、公共性和可达性。

3.4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河流以及滨水地区的生态功能近乎消失,尤其是隔海江(梅江隔海段),该段作为连通鉴江与梅江、袂花江的河道,现在河道已严重淤积,河面长满水浮莲,沿岸满是垃圾,违章的临时建筑物到处可见,江水发臭。沿江路一带,水利部门为了保护河道和防洪要求,沿河底起了高高的混凝土墙,把鉴江保护得如“排水渠”般,严重阻隔了河流水体与陆地的生态连续性和物质交换,河流也失去了本身的价值。这样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吴川市城区河道生态功能的发挥,对于吴川市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严重的缺失。

3.5 滨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未成格局

吴川是一座因水而生且因水而繁荣的城市,就鉴江而言,昔日沿江而上,城区段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码头和街道,现在已经消失得所剰无几了,剰下的也是破败不堪,如漳州街,它记忆着城市的形成过程,是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它是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风俗习惯,记忆着城市的变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了;码头一直都是人们汇集、物质集散和交流的场所,不仅有运输和通商的功能,而且是信息和文化交汇地,在外来文化与本地固有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兼收并蓄、开放自由的码头文化,在这些区域很容易使人追思历史的足迹感受时代的变迁,主城区的旧码头已经不见踪迹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不注意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政府不够重视,保护力度及保护经费不足,造成历史文化建筑日渐破败,城市中心偏移。

3.6 滨水区开发建设混乱,职责不明,缺乏全局概念,生态意识差

滨水区开发建设混乱,职责不明,缺乏全局概念,生态意识差。如,水利部门的建设只考虑防洪,没有更多地考虑滨水区的其他功能,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地考虑他身的利益,无视公共利益。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个有力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4 结语

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大江大河或滨海而形成,滨水空间在城市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也存在着与其他空间不同的特质。它的优与劣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休闲空间的品质。通过对吴川市的滨水休闲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政府管理不力,市民生态意识不高,滨水区管理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职能部门等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对现有的休闲空间进行整合势在必行,也是滨水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吴川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休闲河口的城市决定[Z].2010.2.

[2]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11).

猜你喜欢
探析存在问题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图书馆建设(2018年8期)2018-08-31 02:21:06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42:06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1:3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