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很少有机会吃上鱼肉。有一年暑假,我从镇里垃圾场上捡回一本书,里面说只要准备一根鱼竿和一个鱼钩,再放上点诱饵就能钓到鱼。
对鱼肉的本能渴望,使我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上所说的偷偷将一根母亲平时用的缝衣针烧弯做成一个鱼钩。然后,便在村口唯一的一个死水潭里有模有样地钓起鱼来。一天下来,毒辣的太阳几乎晒脱了我一层皮,但却没有一条鱼肯上钩。我伤心极了。晚上我回到家,满脸的不高兴,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走到我身边,说:“明天再去试试,哪有一钓就能成功的?鱼儿都在观望呢!”
第二天我又去了死水潭,依旧没有收获,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嘲笑我,说:“死水潭怎么会有鱼?祖祖辈辈都没人见过,只有像你这样的傻娃才会认为有!”
我不服气,委屈地跑回家,向父亲哭诉。父亲说:“那你怎么看?”我说,可能是我的鱼钩出了问题,鱼儿不愿上钩。父亲点了点头,说,那就重做一个吧。随后,父亲便在煤油灯下做了起来。
第三天临近中午时,死水潭里的第一条鱼儿终于被我拉上了岸——活蹦乱跳的,大得很。听说我钓到了鱼,村里人都来围观,我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大英雄。紧接着,我又钓到了第二条、第三条……
那个暑假我一直都在钓鱼,非常快乐,仿佛空气里都充满了我的骄傲和自豪。
多年以后的一天,我心血来潮,突然想再去死水潭钓钓鱼。没想到,母亲却连连劝阻道:“别去了,那里面哪会有鱼,你以为你父亲还在世呀!”
我一愣,随口问道:“为什么?”母亲叹了一口气:“你还真认为那潭里有鱼呀,你钓到的那些鱼都是你父亲放进去的。”
原来,为了不让我被村里人嘲笑而丧失做事的信心,父亲在帮我做鱼钩的晚上向一个亲戚借了钱,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父亲便带着一只木桶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的菜市场买鱼,然后放进死水潭里,好让我钓。如此反复,整整一个夏天。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