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内部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满足了教育的正常需求、加大了教育的投资力度,而且还对高校教育创新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高校未来的发展道路将对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这一方面,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本篇论文将对新时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 机制创新
一、新时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1、知识管理的理念
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变导致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也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快高校内部环境知识交流速度,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以及丰富知识活动的多样性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促使高校有效展开知识活动。知识管理的理念就在于通过组织内部的共享机制以及对知识水平的管理来进行对知识的获取、认知、传播的过程。在知识管理的流程中,人可谓是处于主体位置,不断要对需求与差距进行分析,还要具备管理相关组织的能力,所以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真正掌握其理念,才能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知识管理的技术
高校知识管理的主要表现就是对高校所获得的知识成果的管理,在高校获得的知识成果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与教学老师对实际问题的规律性总结,在这过程中囊括了众多教师的人力资本,所以也可以把知识成果称之为人力资本的结晶。知识管理的技术主要都来源于社会实践经历,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获取丰富的知识,但最重要的还是研究人员所具备挖掘隐含信息的能力。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意义
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理论意义
高校是一个具有理性思想的组织,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必须要严格按照科学思想、实际规律进行指导。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通过运用科学的方式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标准、更加优化,真正实现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目标。总而言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基础指引下,才能对资本质量和存储量进行科学的研究,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形成完整的结构打下夯实的基础。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
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经济教育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绩。这些显著的成绩为学校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代不断进步,新技术的诞生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又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要想为学校创造优越的环境,提高教师的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也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必须要注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规律,以便找到解决的办法与途径。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
1、改进高校人才选拔机制
高校人才选拔是整所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重要的一个流程,因为人才选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长期发展建设,只有完善了高校人才选拔机制,才能对学校的长期建设提供保障。首先高校需要对所要引进的人才制定目标,比如说为了遵守一些程序和制度,学校需要选拔一些较为规范的人才,通过选拔标准来合理确定招收的人才数目。其次,应该构建一个人才评价制度,客观的反应所选拔的人才是否符合该高校的要求,因为每个人的素质水平往往不同,只有确定了评价标准,才有助于人才在高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要通过多种机制相互之间的激励、约束以及竞争等过程得到完善,而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核心也正在于此。只有具备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激发教师们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落实学校的科学方针。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人力资源的规划,所以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因为它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首个环节,具有着重大意义。
四、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此同时也发现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制定的一系列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进行简要的论述。第一点就是由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装置的不恰当,导致出现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第二点就是高校教师团队的非专任与专任老师比例不当,导致出现人力资源相对浪费的现象。
五、结论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的第一要素就是高校的人力资源,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生命的资源,并且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优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本篇论文主要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实际意义以及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相信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定会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罗锐初.人力资源管理[M].红旗出版社,2012
[3]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