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学生五彩斑斓的心灵。人的心灵是微妙的、精致的,教育者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学生的心灵,挖掘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优点,以他们的优点去促进他们更优秀。有时绝无恶意的误解或轻描淡写的指责,也有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何况是学校的几百名背景不同、阅历各异、性格有别的学生。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经验的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是教育思维僵化固守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在教育学生时不加区别地简单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严管理、严要求,统一标准,严格划线。这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思想,对有些学生行之有效,而对那些个性较强任性不羁的孩子却未必有效。这种教育方式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充满了责任和爱护,正如俗话说的“恨铁不成钢”,但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简单草率的一面。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最科学有效的指导。2002级机电班的赵进同学是一个极其顽皮而又非常聪明的孩子,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看法,但是他是我最讨厌的学生——公认的多动症,爱动必然带来很多麻烦——杂乱的书桌、破损的作业本以及课上同学们的投诉,因此他会经常得到我的“特别关照”——训斥或惩罚,但他并没有丝毫好转,反而变得更加难以管束。
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把自我评价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的情形称为价值的条件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概念若总是与通过机体评价过程所产生的真实体验和经验不一致、不和谐,就会导致心理异常。在教育赵进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罗杰斯理论的高明之处,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被表扬、被认可的心理,一味的否定、训斥,甚至不顾学生的尊严的冷嘲热讽,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上进心,激起或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与老师积极对抗,使教育局面变得被动而难以收拾。于是我在全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乐观互相帮助的心理氛围,采用鼓励性评价,捕捉一些“浪子”的闪光点,使他在老师鼓励和同学们的合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赞许的目光,表扬的语言使他与我的距离拉近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情温暖和感动着我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老师的批评与指正她也能有较好的态度去倾听和接受。慢慢的,赵进有了惊人的变化,不仅学习刻苦了,而且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后来成了我的左右手——一名优秀的班干部。所以说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人格是搞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用友善、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
罗杰斯认为心理病态是在不理想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消除心理病态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理想的人际环境。理想的人际环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彼此以诚相待。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人的心理才能保持健康,并能利用全部的潜能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生活、事业、家庭等诸多方面均会引起心境的变化,而这又会直接表露于面孔。由于与学生朝夕相处,因而老师的情绪与表情随时随地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好心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氛围。我们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要我们摒弃个人的得失,宽容、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笑对学生,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任何教育,不论是活动、观念,还是采取的任何措施,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它们才是有效的。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一名同学的手机响了,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把手机带到教室的,因此我没收并关机了。我想过几天再还给他,以示警戒。可没想到第二天他气呼呼的找到我说:“老师,你知道吗?因为你我爸妈都找我学校里来了。”“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妈给我打电话找不到我,以为我出了什么事,都十一点多了打车找到学校,可把他们急坏了……。”听了这些话我无言以对,虽然这个同学有错在先,可却是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事情的糟糕,如果我没有关机就不会这样了。思前想后,我在那天的课上给这位同学郑重的道歉,希望她的妈妈能够原谅我。从此,在我的课上这位同学的手机再也没有响过,而且我们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晤谈,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阳光照耀,雨露滋养的花蕾,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一片深情,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