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包的高门槛
烟包行业有自身的特殊性。现在很多烟草公司会进行跨地区整合,落地加工自己带过去的牌号,在对烟包企业进行选择时,会提出很严格的要求,有时还会指定包装供应商,不太相信新进企业的资质和供货能力,对其产品质量也没有信心。毕竟几万箱的订单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保证不了市场供应,就会给烟草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现在各大烟草公司招标时,招标体系的标准非常严格,门槛很高。烟包企业要经过资质考核,要有体系认证,如果有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还可以加分。不是所有的印刷包装企业都可以参加烟包招标,也不是价格低就能拿到订单。企业有几年的供货经验、供货业绩如何等,都会被纳入考核体系,分数高的才可以胜出。所以新进入的企业在烟包领域难以生存,很多小企业也都在这个过程中出局了。
老牌的烟包企业近几年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毕竟公开招标会让价格进一步降低。我们也属于赤膊上阵,跟其他企业比价格、比供货质量、比交货速度,这是个博弈,也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0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布出台了《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烟草行业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配套的烟包行业也在重新洗牌。拿到好的牌号,当然会比同行更有优势和竞争力。就莱州印务来说,因为我们是挂靠在山东中烟旗下的,在招标同等价格的前提下,山东中烟会优先保障我们的产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逆境中突围
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烟包招标以来,烟包业务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得差不多了,现在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下降空间不会太大。
与以前相比,烟包企业现在的日子没那么好过,所以更需要企业开源节流,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前的烟包企业大多“不差钱”,似乎随便哪个地方浪费点儿都无所谓。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也在原辅材料的采购环节进行招标,为自身争取利润空间;在生产环节也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杜绝不必要的损失,来弥补因公开招标烟包降价损失掉的那部分利润。此外,我们还在设备、技术的更新升级上做足功课。比如我们淘汰了以前的一些设备,购进了大幅面的九色、十色凹印机,这也是为了以后烟包印刷色系增多的趋势考虑;最近购置的双工位烫金机、全清废模切机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产量,等于变相降低了成本。
我们还有其他参与市场竞争时的强大武器:在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周期的同时,努力做到服务到位。我们会考虑烟草公司的切身利益,比如会邀请烟草企业进行第二方认证,深入了解我们的设备、技术、人员素质、供货保障能力等,打消客户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
在我们的业务结构中,中档烟的比例较大,主要供应山东中烟、河北中烟和黑龙江中烟。除此之外,山东中烟与其他中烟的合作加工牌号,我们也有供应,如湖南中烟的“白沙”、江苏中烟的“南京佳品”等。企业的年产量大概在70万箱左右。
如果拿到好的牌号,确实对烟包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但在产品开发上,哪种类型的卷烟产品对烟包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利,还真不太好说,因为你也不知道哪个是绩优股。大众系列的卷烟销量大,产量稳定,但是在价格上,大众系列的烟包经过了多次招标,已经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而新款卷烟推出后,因为经过了烟包企业的设计开发,会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产量又不太大。总的来说,烟草行业和烟包行业已经进入了产能饱和期。所以烟包企业要在设计、开发上加大力度,使自己有生产好牌号的能力,企业有优势了,出去闯市场才有立足点。
目前,得益于山东中烟国际部的支持,莱州印务积极开拓了哈萨克斯坦和朝鲜的烟包市场。国内像我们这种与中烟公司国际部直接合作的烟包企业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出口公司把订单拿回来,然后交给国内的烟包企业生产,在南方尤其多见。
慎转型,重文化
随着烟包市场兼并重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烟包企业开始觉得不堪重负,寻求转型。转型是好事,但前提是一定要经过综合和谨慎的考虑。
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它最初主营烟包业务,2003~2004年察觉这个市场不大好做了,及时转型至乳制品包装,目前这块业务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5亿~6亿元,并基本退出烟包领域。我觉得烟包企业要转型的话,既要结合自己的设备特点,又要使员工对新设备进行操作时感觉不那么困难,最好不要出现颠覆性的转换。也就是说,如果设备稍微改造就能适合,技术人员也能掌握得比较快,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个朝阳型的产业,就可以转型。
我国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署国,在烟包上印制警示语和警示图的这一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也对烟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把警示图片和烟包的颜色、文化底蕴相融合,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外的烟包虽然印刷工艺简单一些,颜色也并不鲜艳,但在体现文化背景、注重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诉求上,与国内烟包还是很相似的。我觉得这是对的,重视产品的文化底蕴,才有发展和传播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