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理财目标的转变

2013-04-29 12:56李琳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8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

李琳

摘要:随着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理财目标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这不仅仅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也是企业的一个现实选择。本文以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理财目标的转变进行探讨,认为企业不应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或将其视为一种额外的负担,而应将两者恰当地融合并为企业创造价值,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关键词: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引言

尽管从实证研究方面,我国的许多学者都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结论,并且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程度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但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实践履行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缺乏主动性,流于形式,以能够应付外界的压力为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面临社会不同的压力,企业选择履行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或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它所承受的外界压力就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多,因此这类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如百度、交通银行及近50家央企都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件和相关数字进行详细阐述,而一些较小规模或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报告经常敷衍了事。其次,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比较零散、被动,有时甚至出现自身行为相矛盾的现象。例如,由于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不善而一度卷入“十二连跳”事件的富士康公司,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后捐款3000万人民币履行慈善方面的社会责任。最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过于层面化,缺乏深度。许多企业认为社会责任承担的多少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对环境治理的贡献等,它们的社会责任仅表现为一系列的零散行为,每当自然灾害发生后,企业迅速捐赠钱款并高调宣传。而这些类似的行为只能让人们认为其行为只是一种被动应付,并未落实到制度层面。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学术界对其根源也展开了深入研究,目前主要提出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公司决策行为有关的现实及潜在的、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一切人和群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公司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学派的代表人物Freeman认为“我们必须把经济活动理解为是一种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工具”。这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度概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企业为股东谋求利益的责任和企业对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及自然环境承担的责任,也包含慈善上的社会责任。

企业之所以要承担社会责任是由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债权人、供应商、顾客、政府和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资源和优良的经营环境(如股东和债权人可以提供资金和设备,员工可以提供劳动力,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服务和信息等,顾客可以提供货款,社区与政府提供环境、空间等一系列条件),而这些资源的获得首先要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赖,这种信赖是需要成本的,也就是相关社会责任的承担。这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身并不是一种资源,而是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将新增的利益相关者看作是自身的一种额外的负担,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对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作贡献的认识。如果企业了解相关的基础理论,那么承担社会责任就不会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利他主义行为或慈善行为,而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最优选择。

三、企业理财目标的转变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的理财目标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企业不能单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应将目光放得长远,实现理财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协调。

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正是由于理财目标的导向作用,使企业对其颇为重视。到目前为止,对企业的理财目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下的财务决策与行为过分注重股东利益,而损害企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这与我们所阐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相悖。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因素,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理财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崔迅和刘广程曾提出,企业价值是由其创造的顾客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所组成的有机的动态体系。这一体系决定了企业获得长期盈利和发展的能力。在企业自身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努力程度决定了每个作业所产生的价值和资源消耗。由于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源和努力,他们就必然希望得到一定的回报。然而获得回报的前提是以企业的价值增值不小于零,同时企业的价值增值越多,各利益相关者所分配的份额就越多,对各方的好处也更大。因此,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概念告诉我们企业将自身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尽管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要求有着不同的差别,但这些不同的利益要求上都包含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之中。如果将企业价值比作一块蛋糕,当这块蛋糕大小一定时,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割时利益总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但当这块蛋糕增大时,各相关者所分的体积都会增加,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应以企业为核心组成一个价值创造体并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作为企业的最佳选择,各利益者之间分工协作,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结论

社会责任与理财目标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束缚,许多企业无法在实践经营过程中恰当找到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常常出现被动、消极的应对方式,难以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在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公司财务行为,突破已有理论的局限,将企业理财目标重新定位。本文利用相关者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零散的行为,而应理解社会责任的本质。尽管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体现出来的,如员工福利、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等行为,但在这一系列活动背后是一种行为方式在支持,这种行为方式是与合作共赢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只有抓住社会责任的本质,将社会责任置于价值创造过程中去分析,才能以此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将在理财目标方面发生相应转变,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洪涛,沈艺.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2]崔迅,刘广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经营战略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03).

[3]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J].会计研究,2004(04).

[4]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

[5]啜华.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财务管理目标转变[J].财会通讯,2010(02).

[6]高汉祥.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被动回应还是主动嵌入[J].会计研究,2012(04).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