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乔俊
专题教学是指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究完成开放性任务的过程。开放性指学生对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任务涉及的知识通常是跨学科的,任务的完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主题,利用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设计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资源,提出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模块按照一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专题。选用专题教学的方法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把握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人。我在具体实施时,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注重选修与必修知识的整合,体现专题教学的综合性。
《国家与国际组织》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它与必修3《政治生活》既有知识点上的联系,又有知识点上的区别。《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选修。必修课主要是“立足中国、着眼特色”,选修3则在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较为具体地介绍当代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英法美)形式的特点,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体模式及辩证分析其作用,进一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观察国际现象,了解真实的国际社会,拓宽国际视野,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以敏锐的目光、开放的心态,继承、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在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着眼于“三个面向”,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如何做好选修知识和必修知识的整合,这是高三复习时师生面对的一个问题。在高三复习时,我选择将政治生活和《国家与国家组织》综合在一起复习,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党、人大和国际社会这三块知识与《国家与国家组织》在知识点上是相通的。但在复习时,学生常会在这几块知识点上产生疑惑,因为选修和必修在知识点的表述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考点要求抓住各自的侧重点,通常必修重点讲述的知识点,选修知识点到即止,将在必修知识部分阐述得较少的知识点,在选修课程上充分展开。在编制选修复习专题时,我非常注重引入必修知识,坚持“两条腿走路”,这样既节约了复习时间,又提高了复习效率。特别是在当前的江苏高考模式下,选修在课堂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采取这种复习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高三复习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注重时政热点和课程知识的紧密结合,体现专题教学的时代性。
时政热点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版块,它的利用价值已被任课教师重视并以各种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突出,他们对于社会现实、时政中热点有着独到见解,教师需要提供合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校作为教育重地,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时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显示政治教学的成功呢?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时政热点内容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国家和国际组织》本身就是一门时政性极强的学科,在构建各种组织形式的专题时,要特别注重与时政知识的紧密结合,让专题教学充分体现时代气息。
我平常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评论员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看法。针对时事,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这一活动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可以敞开心灵之窗说出心里话。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弄清事实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学生非常珍惜这短暂的评论时间,曾有一位学生从电脑中摘录了一段《北京的交通》VCD片段,以新颖的方式展示了北京发达的交通网络,引发了一场关于改革开放与交通飞速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每一次评论员的时事评论要及时进行民意打分,形成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保证每一次评论的质量。
在进行各种时政热点讨论时若有效地与课文知识相结合,则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分析社会热点的有效工具,大大提高学生平时关注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美国的阿尔温·托大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素质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必须在自主学习中慢慢离开老师这一拐杖。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施展才艺的舞台,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围绕重要基础知识点加以拓展,体现专题教学的拓展性。
《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拓宽政治视野,了解英法美的政治体制特点;提高政治鉴别能力,透过现象认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实质,并能通过比较自觉坚持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培养世界眼光和包容胸怀,辩证分析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例如,学习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专题时,我发现不少学生非常推崇西方的选举制度,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的典范。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仅仅依据教材中关于美国选举制度实质的阐述,则恐怕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国的选举实质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教师要围绕美国选举这一部分知识点加以拓展,体现专题教学的拓展性和实效性。通过多方查询,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资料。在美国,没有钱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有竞争能力的参选人的。竞选者如果想获得选民的了解和投票支持,那么,首先必须通过下述一系列活动展示自己:组织庞大的竞选总部,出资招揽一批竞选谋土,拟出竞选纲领;包租飞机周游全国各选区举行演讲,发送大量宣传品;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租用专门节目,在观众心目中树立形象;在报纸、杂志上刊登整版的竞选广告和宣传文章;在旅馆、饭店举行各种形式的招待会,请客送礼。这些活动的耗资之巨远非常人所能及。
四、师生集体创作、重新整合知识及信息,体现专题教学的探究性。
专题教学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专题组织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专题组织形式,如何整合知识和信息,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师生集体创作的过程。在师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师生集体创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它是成功实现专题教学的关键。在整个师生集体创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如何组织、激励、指导等方面。
“组织”,指教师在活动的设计策划、小组分工、活动中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总设计师”、“总导演”、“总调度”。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对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避免出现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局面。
“激励”,指在学生进行专题创作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见解。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营造热情鼓励、真诚帮助、宽容体谅的良好气氛。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专题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指导”,指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深入小组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看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并及时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决不放任自流。在小组总结、提炼、运用时,教师要概括学生已发现的结论,创设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境,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思想要以学生的“发现”和“探究”为核心,并体现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多元交流、机会均等、积极体验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真正体现专题教学的探究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拓展学习领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彼此的思维、行为碰撞中收集“火花”。不仅可以向教材学习、向教师学习,还有更多的机会向同学学习或向社会学习,从而更主动、更广泛地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
五、以高考要求为落脚点,体现专题教学的针对性。
《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是高考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高考模式当中选修内容占考试内容的百分之十,考试以问答题的形式呈现。不管专题教学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落脚点都要回到高考要求上来。在江苏高考模式中,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选修课程,最后成绩采取的是等级制,是检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掌握程度。鉴于试卷包含基础题及部分能力立意题只能以知识基础为载体的特质,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训练和检测。为此,《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实施专题教学时,必须把握模块的整体内容,并在课标框架内认真考虑本模块与其他模块间的有机联系,对模块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由此科学处理每一知识点的教学。
等级制考查强调三维目标导向。实现新课程理念中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关键是搞好教学设计,其重点是创设好“问题和活动情境”,以问题和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时,情境设置不要太多,最好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其知识性含义;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师生共鸣。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国家与国际组织》是必修课程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一轮复习时不专门复习选修学科,而是在二轮复习必修内容时,通过组织复习专题将选修和必修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同时针对选修内容专门做主观题的训练。这样既能体现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又能增强专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