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信息战

2013-04-29 22:03张亚利
中国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委教务处小升初

张亚利

“四月比信息,五月比孩子,六月比大人,七月比钱财。”在北京,“小升初”是一场持久消耗战。

信息战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有太多未公开的信息。事实上,如果所有信息完全公开,小升初的乱相也会大大降低。

无力的“红头文件”

“据教委说,西城区这个招生计划近几年就没有公开过。可怜的各位家长一直跟着感觉走,胡乱填志愿。”2013年6月4号,网名为“素练风霜起”的一位北京家长,在微博上曝光了自己通过行政复议从西城区教委获得的一份“小升初各校招收推优生计划”。

推优是北京小升初一种官方认可的升学模式,一个小学生如果获得市级三好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等,可被小学推荐至初中名校。每个区、每个学校推优的具体数量和名单,并未被主动公布过。

在这份小派位推优名单上,可以看到西城区四十多所公办初中招收推优生的计划名额。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几所名校招收的名额均为“4”,根据这位家长在留言中的注解,数字的单位是“班”,也就是4个班级,按照每个班级40人的比例来算,4个班就是160人。其他多数学校的推优招生比例是1个班。

尽管落实情况可能是另一回事,但能够获得这样一份“计划”,对茫然不安的家长来说仍有一丝安慰。

“多年前,教委主任就说要公开小升初录取名单。未兑现。设想北京每年若有一千个我这样较真的家长申请揭盖子,小升初不至于如此黑。”要求“信息公开”,也是民间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升初项目组所看到的可能的“突破口”。

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听取朋友建议,启动“小升初”研究。杨东平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他大为震惊。这一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就成立小升初课题组,发布了80多页的调研报告,全面梳理和汇总了北京小升初的概况。而在2012年、2013年,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信息公开”上。

“小升初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特权,而我们只能以‘信息公开突围。”项目组老师袁芳艳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实际上,政府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信息不公开”加剧了小升初的社会恐慌。数次颁发的法规条令,在要求承担义务教育的单位“信息公开”时“掷地有声”。

2008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指出“教育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

2011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落实公示制度。各区县教委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及时公示本区县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方案,每所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校要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录取名单。

2012年初,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出台了《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学校要向社会公开学校性质、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录取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招生结果要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而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来看,尽管有“红头文件”,各区教委和学校信息公开和公示的情况仍然非常糟糕,“主动接受监督”,更无从谈起。

为什么要公开

去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对200多位小学生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获取‘小升初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不在官方。统计显示,最主要3个渠道依次是非官方论坛(55.3%),家长交流(48.1%)和培训机构(33.3%)。其次发挥作用的,才是招生中学官网、学校通知、北京市教委官网和老师通知。

为了解北京“小升初”政府信息公开情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北京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各区县教委、招生考试中心与东城、西城、海淀、朝阳4区重点中小学作了调查,发现仅东城、海淀、西城、朝阳、石景山和大兴6个区县教委在官网公示了当年入学工作方案。

而东城、西城、海淀、朝阳4个区18所重点小学、16所重点初中网站,无一在官网公示当年“小升初”录取结果。

研究团队致电查询“小升初”招生信息,北京市教委信息公开办公室称:“信息由各区、县教育考试院保存,市教委不存在相关信息”;海淀区教育考试院中考招生办负责人回应:“‘小升初相关信息均下发各小学教务处,由教务处电话通知学生及家长,公众可向各小学教务处咨询”;而中小学教务处则表示,录取结果一贯由教务处电话或书面通知学生,录取信息不公开。

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还应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小升初”学生名单,研究团队对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4个区作了实地监测。

结果显示:仅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在学校门口公示栏张贴了六年级学生划片派位结果,其中电脑派位生占毕业生不足50%,通过大派位进入名校的则只有一名学生。

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报告就曾揭示,通过大派位方式入学的学生比例,北京市东城区约为44%、西城区约为33%、海淀区约为40%,均不足半数。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学校不“公示”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点招、推优、特长、共建、电脑派位是目前北京公认的几种小升初升学方式。其中点招是表面上不被官方认可的择校行为,成绩优异的“牛孩”通过一系列考核与选拔被招进“牛校”。推优又名“小派位”,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在几所重点中学间先行“派位”。特长、共建人为可操作因素最大,被家长认为最“黑”。电脑派位又称大派位,形成于1998年,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为初衷,却成了北京家长“最后的选择”—只有没有办法被提前录取的孩子才会将命运交给“冷冰冰”的机器。

对于家长而言,为什么要公开信息,道理非常简单。只有了解各个录取渠道到底有多少名额,才能有助于明确选择报名的学校。即使只能等待电脑派位的家长们,了解还剩余的名额,也会知道自己的孩子“抽中”大奖的几率。

“推优、特长部分公开,大派位录取结果一直没有公示过,共建、点招更不能说。”民间论坛北京小升初网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小升初没有绝对的信息,而且很敏感。”

为什么不公开

为什么小升初信息未完全披露?答案或许是:只有在迷雾中才可以更有效地暗箱操作。

在各大论坛上,家长们最想知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派位之前的,目标学校的招生途径,每种途径的招生人数,通过每个途径进入目标校的方法。是为了在“择校”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另一种是派位之后的录取结果和比例公示,其目的主要在于“监督”。

在北京,大量的特权子弟可以通过权力搭就的渠道,到最好的初中上学,但其也需最终以一个合法名义入校。北京市教育系统一名官员说,一般而言上不了台面的“条子生”会以公开许可的“共建生”的名义入学。而一旦完全公布共建生的学生信息,人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对“条子生”进行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建议应该明确小升初信息公开的责任人,将信息公开评价与教育部门政绩挂钩。

作为研究者,袁芳艳他们做“小升初”调研也不能走“明路”,需要仰赖“论坛潜水”和熟人爆料,有时候还要“假扮”成家长进行暗访。

他们希望未来能在“信息公开”方面撕开一个口子,由公益律师代表发起号召,让更多家长联合起来,从捍卫知情权起步,捍卫“小升初”。

猜你喜欢
教委教务处小升初
不待扬鞭自奋蹄
首都师范大学与平谷区教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暨“首师优字●墨香平谷”项目启动会顺利举行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内容及建议
好处费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小升初数学习题
小升初真题及方法解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