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轮回

2013-04-29 22:03:14蒋晨明
中国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滏阳衡水农场

蒋晨明

故事得从上世纪50年代讲起。

1956年,一个4岁的孩子随家长乘船来到了衡水。这里的汪洋让他真切感受到,“衡水”果然是座“水城”。不过,那年他见的水不是什么“好水”,而是洪灾。

这样的“坏水”在老衡水人看来,并不稀奇。衡水在历史上就是一片盐碱地,“夏天一片水汪汪,冬天一片白茫茫”,曾是最精准的衡水素描。

那个4岁孩子叫杨占杰,他来到的地方当时叫做“千顷洼”。用现在的词儿来讲,就是一片大面积的湿地。

既往的“千顷洼”,有水就是涝灾,无水就是蝗灾。杨占杰的父母就是来开垦“千顷洼”的。此前的1948年,这里就有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冀衡农场。1956年、1957年间,正是这个机械化农场垦荒的高潮期。

杨占杰后来成了冀衡农场的工会主席。在杨占杰的记忆里,“千顷洼”开始有人唤作“衡水湖”,是从1958年开始的。从那时起,杨占杰的命运就与冀衡农场、衡水湖拴在了一起。

一个人、一座农场、一片洼地的变迁,恰好构成了衡水这座城市变绿的历程。

1958年,之所以有了“衡水湖”的称呼,是因为国家决定借洼地在此围堰蓄水,农场只好弃耕。杨占杰的同事管凤鸣回忆,第一次蓄水并不成功,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反而造成当地盐碱问题更为严重,于是又弃水还耕,“衡水湖”又成了“千顷洼”。后来又反复历经复耕、蓄水,一直到1985年,此片洼地才正式长期蓄水,“衡水湖”作为一个湖名,才算正式固定下来。

其间不断的反复,也使冀衡农场无法固守传统的农耕,开始逐渐转向农工结合,以至完全成为一个化工企业。当时的产品以消毒剂为主。转产起初很成功,消毒剂远销国内国际市场。

彼时的衡水还十分贫穷,衡水其实最初是一个“扶贫专区”。1962年6月,国家为集中扶贫,批准衡水专区复置,将原属石家庄、沧州专区的11个贫困县划归在一起。衡水的经济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外市场变化,即便是令人艳羡的冀衡农场也陷入困境,工资经常一拖就是半年多,杨占杰与老婆是厂里的双职工,全家生活成了问题。一次,杨占杰要去买块豆腐,老婆舍不得,说“要买就买你一个人的,我不吃”。杨占杰当场就掉了眼泪。

与生活窘状相似,当时衡水的环境也不容乐观。

衡水湖虽然长期蓄水,但水量无法保证,时多时少,时断时续,随着湖边居民、养殖厂、橡胶加工、电镀、煤场等工矿企业的增多,所排放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严重威胁着衡水湖。像冀州市二甫铁厂当时就向湖内倾倒有废渣、粉尘、垃圾。湖水水质最差时曾局部达到五类甚至是劣五类。

市区的滏阳河,也早已不再有“沿岸杨柳青,满耳听鸟鸣,货船通津卫,河中鱼虾肥”的盛况。杨占杰回忆,“大概从70年代以后滏阳河水就不多了”,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而“臭水沟”的水,流进衡水湖,进一步加剧了湖水的污染。

90年代初期,冀衡农场新扩产的部分,由政府决定交给衡水地区化肥厂,农场彻底成了一个半停工的工厂,只有一些几乎弃用的老设备与老人为伴。职工们只好轮番上访。冀衡农场的去留成为政府头疼的大事。

1996年,衡水地区撤地设市,这成为衡水变迁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农场接下来也迎来了历史节点,1997年,市政府决定将冀衡农场整体并入衡水地区化肥厂,后组建为冀衡集团。那时,杨占杰已经做了4年工会主席,“从那以后,我就领着7个在职的、还有退休的170多户人家,在湖边的老厂区家属院这边呆着”。

衡水湖的水质还没有改善的迹象,甚至在浅水区域出现了多次大面积臭水死鱼现象。

可喜的是,环境治理开始引起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衡水设市后,就着手申报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2000年获得批复。其后,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成为新的动议。

2002年,衡水市颁布实施《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取缔了燃油机动船,对有污染的工厂、饭店、养殖场要求限期迁出,并取缔了网箔、“迷魂阵”等灭绝性捕捞工具。

2003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

50年前,为了填饱肚子,人为改造自然,将湿地改造成耕地;50年后,通过退耕还湖,保持自然生态,衡水湖又回归了湿地本色。这是衡水湖的轮回,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场生态再认知。

杨占杰一直生活在湖边的家属区,据他回忆,衡水湖片区一直都有鸟类活动,长期蓄水后,鸟儿有所增多,尤其是这些年作为自然保护区进行治理之后,能见到的鸟类就明显增多了。

近几年,杨占杰眼看着湖边400多家企业被关停或迁走,至今他仍感慨,“那些厂子都拆了,治污的力度真的是很大!”

滏阳河也逐渐纳入了治理的范畴。2008年,衡水专门成立了滏阳河环境保护督查中心,除了关停沿河部分企业外,还将滏阳河沿线各县(市、区)水质考核与财政挂钩,超标排污的地区,则被扣缴生态补偿金。第二年,滏阳河市区段综合整治被列为“一号民心工程”。

生态,逐渐成了衡水人谈论的关键词。

2012年春,根据衡水湖的规划,冀衡农场最后的印迹—农场家属院实施集体搬迁,178户老职工离开了他们奋斗了半生的土地。这也意味着,冀衡农场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十几年前先是单位的归并,现在,最后的有形建筑也从衡水人的视野中消失了。

不过,如果还有人要追寻冀衡农场的遗存,也可以去衡水湖畔的衡水规划展馆。讲解员会告诉你,展馆中部分装饰现代的柱子,其实就是老冀衡农场车间的廊柱。展馆建设时,没舍得将老车间全部拆除,而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构件。

这也算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点冀衡农场的记忆吧。

展馆中,廊柱的一侧展示着五光十色、图文并茂的衡水规划蓝图:

“按照生态城市、田园城市的理念,以衡水湖为中心,将主城区桃城区与冀州市区连接起来,滨湖新区‘中间开花,‘一湖三区的大衡水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保护与发展并重,以衡水湖为核心全力推进‘美丽新衡水建设,实现衡水绿色崛起”;

“到‘十二五末,衡水湖将打造成5A景区,进而把衡水市打造成京南生态腹地和京津冀鲁中心区域生态隆起带”……

杨占杰说,农场家属院的搬迁,其实是为湖畔的马拉松广场腾地儿。2012年9月22日,首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在此举行。衡水湖的知名度借机攀升,当年国庆节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124%。

杨占杰也和大家一样,因为马拉松广场的建设而彻底告别了冀衡农场。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办理了退休手续。他说,“要说没一点留恋,那是瞎话,干了大半辈子,什么也没留下。但生态是个大事,湖好了大家都高兴”。

这多少有点悲壮的意味。

如今的衡水湖,碧波荡漾,荷花盛开,小岛、游船、群鸟、芦苇荡,尽收眼底。据统计,衡水湖已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多达310多种,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东方白鹳、黑嘴长脚鹬都以此作为栖息地。据专家研究,衡水湖已成为国际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经过连年治理,“十里长廊·龙脉滏阳”也成为衡水的标志性景观,滏阳河畔不再是垃圾与污水,而是一处处滨河公园与三三两两遛弯的市民。

同时,冀衡农场与衡水化肥厂合并组建而成的冀衡集团,在搬离衡水湖之后,延续了20多年前的消毒剂产品优势,成为亚洲规模第一、世界规模第二的消毒剂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生产基地即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从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到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冀衡的变迁也耐人寻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衡水人的生活。衡水人开车不急不躁,绿灯亮了也是慢悠悠地开过去。衡水一位老司机师傅说,衡水就这样,小城生活悠闲嘛。

更悠闲的场景,在衡水湖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三五成群的市民,正结伴环湖骑行。一家单位的6位同事,一边骑车一边说笑,其中一位小伙子说:“我们每天五点多就开始骑,环湖一圈一个多小时吧,回去冲个澡,吃饭,再上班,很爽的。”

这也是衡水市市长杨慧向记者重点推荐的衡水湖一“景”。杨慧说,衡水湖就是生态衡水、宜居衡水的代言。

史料记载,衡水所辖、衡水湖畔的冀州为古代九州之首,衡水湖则是大禹治水时在此留下的一处“禹迹”。

谁曾想,四五千年之后,这处古代的“禹迹”竟成了今人生态认知与探索的见证。

猜你喜欢
滏阳衡水农场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肉类研究(2022年7期)2022-08-05 04:47:26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河北地质(2021年3期)2021-11-05 08:16:08
衡水专场(二)
大众文艺(2020年20期)2020-11-05 14:33:52
美丽河北之滏阳河
公民与法治(2020年9期)2020-05-30 12:44:56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南水北调穿滏阳河中游洼地洪水演进分析
滏阳河东武什水库一带水污染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河北遥感(2015年4期)2015-07-18 11:05:05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