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数砚池笔墨狂

2013-04-29 20:00北堂玉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梁武帝书法史兰亭序

北堂玉

From the first calligraphy upsurge made by emperor of Liang-wu to the second high tide of pure art of calligraphy handled by emperor of Li Shimin, the calligraphy had been a high status for more than hundreds of generations. After that, an excellent calligrapher as well as an emperor, Wu Zetian, had inherited and promoted the spirit of Tai Zong. Since Tang Dynasty, the calligraphy art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developed into different styles and the emperor calligraphy is also a special phenomenon with high research value.

我国古代的帝王,不论政治如何,书法艺术上或独领风骚,或另辟蹊径,总之,他们凭借特殊天赋与地位,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秦汉奠定了书法体的基本形态,但自魏晋以来才有了真正的书法艺术,之前如枭雄曹操也偏好一点书画,有一点欣赏水平,但还没有发展成为艺术。魏晋南北朝,这个了不起的时代,草、楷、行等各种书法体趋向成熟,书法成为一门自觉艺术,产生了王羲之、钟繇等大书法家,开启了书法的新章程。自此之后,后人学习书法成为一种风气,这其中也不乏帝王。南北朝时期如梁武帝、晋武帝等诸多皇帝都擅长书法,却只以梁武帝——萧衍书法成就最高。梁武帝不仅自己收集书法作品,而且鉴赏水平极高,尤其崇尚王羲之的书法。他亲自辨别王羲之作品的真伪,还将真迹留下作为王室子弟的教育范本。梁武帝的做法掀起了第一次“学王”高潮,也为以后的帝王书法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气息浓厚,人才辈出,所谓“书至初唐而极盛”,这离不开唐朝几位贤明的君主。唐朝书法艺术的昌盛,贡献最大的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可以堪称古今帝王书法家第一人,他在位期间对书法所做出的贡献在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全面的、深刻的影响。首先,太宗极为重视书法教育和普及推广。除了在皇室内部强调书法,他还设立书学,置书学博士,更将书法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条件,极大地刺激了读书人对书法的追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一代书法大家便是在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其次,太宗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非常崇尚王羲之的书法,尤其强调书的筋骨与气象,即使在政务繁忙之余也不忘勤加练习,书法造诣极高。据《唐朝叙书录》记载:“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又有记载:“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足以说明那时候太宗的书法成就。在《山谷题跋》中有这样的话语:“太宗英睿不群,所学辄便过人,有魏晋风度,亦是富贵后不能废学尔。”

太宗一朝,首创“行书入碑”,开创了帝王书法的第一块行书碑,功载千秋。如今太宗的传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其中《温泉铭》虽然内容上是冷冰冰的王法,但在书法上有了大胆的发挥,字体雍容和雅,整体却不失凛然不可冒犯之势,而《晋祠铭》线条圆润,风格极像“大王”,字里行间却又添加了几分帝王的气魄,唐太宗真正做到了“学古而不泥古”。

太宗喜爱王羲之,亲自为王羲之撰写赞词,称其“尽善尽美”,感叹“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要知道历史上天子为臣子做传一直是比较罕见的,唐太宗如此不吝惜赞词却仅因为重视书法而已。此外,他为求《兰亭序》真迹不惜重金,致使朝野上下铺展开一场不同凡响的找寻王羲之真迹的壮观场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萧翼智赚《兰亭序》”的故事,得到了《兰亭序》真迹的太宗皇帝立马下令让虞世南、褚遂良进行临摹,将摹本分发给朝中臣子,自此王羲之的书法得以广泛传播。而他自己则对《兰亭序》真迹爱不释手,死后还要带入昭陵,可见一代帝王的翰墨之情何等深重。

中国历史,哪怕是艺术史,都主要由男性主导,女性的身影总是寥寥可数,武则天却是唯一一个不可替代、光芒甚至超越了众多男性的非凡帝王,她的书法也为女性在书法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

武则天树立的无字碑是千古绝唱,并非其不善笔墨,而是她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宣和书谱》记载:“(武氏)喜做字,和祖上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据《偃师县志》:“其行书丈夫气,令观其章法极工,有乌丝方格,尚似章草及皇象书。”她的遗墨《升仙太子碑》碑额的飞白体,枯刷的笔画,灵动的意态,有如只只仙鸟立于字林。“升仙太子碑”几个字,气势磅礴,飘飘欲仙,字体构造宽严适度,笔势流利,而作为碑文的部分呈现出来的却是章草气象,效仿太宗皇帝,但也融入了自家风貌,虽字字独立,笔势却爽畅连贯,丝丝入扣,笔画浑厚刚健,语势畅达,气象恢弘,情韵无穷,半分不弱于男子,令人拍案叫绝。《升仙太子碑》一直以来堪称飞白书的典范,在唐代独树一帜,凭借它,武则天在书法史上芳名永驻。飞白书在今天看来并无称道之处,但是在当时作为一种新的书法体形式,引导它从幼稚的原形走向美术化性质的艺术,不能不说是一次有利于书法繁荣的尝试,武则天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最终却树立了一块无字碑。武则天睿智不凡,胆识过人,这块毫无痕迹的石碑,代表着她的一生与她的思想,饱经苍凉,散发出旷古的幽思。

自梁武帝的第一次学习书法高潮,至初唐太宗李世民将纯粹的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很高的地位,在书法史上雄视百代,武则天又作为一名杰出的书法家,继承与发扬了太宗皇帝的精神风貌。自唐以后,书法艺术在历代为帝王所重视,因朝代各异而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帝王之艺术,也尽数砚池笔墨狂。

猜你喜欢
梁武帝书法史兰亭序
汉语四声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书法作品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梁武帝出家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书法史讲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