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词
When some familiar words such as public listing, mortgage loan, buy-back and fiduciary came into the artistic fields, did we feel a little strange? How did the spring tide of financial capital rush to the artworks beach? Why did the spring tide slump? Whatever we mad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r longitudinal analysis, artwork financialization tide has been a settled outcome. Where should the financialization of Chinese artworks go? What collectors should do to avoid negative effects?
挂牌上市、按揭贷款、回购、信托,当这些熟悉的词汇进入到艺术品领域时,我们是否会感到一丝陌生?金融资本的大潮是如何涌上艺术品这片沙滩的?又是何种引力让大潮落下?
艺术品挂牌交易新探索
不久前,意象画派创始人之一张尚明的30幅画作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向海内外推广,进行实物交易。
“将张尚明画作挂牌,进行物权交易,这是我们首次与非传统风格的中国绘画合作,是书画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是推动艺术品与金融融合的创新之举。”对于新兴的意象派画作,上海文交所表示,“这样跨界的东西虽然比较小众,却能够活跃市场的交易度”。
上海文交所自成立以来,已涉足艺术品交易、版权许可、拍卖、金融咨询等多个领域,不断推进文化产品与金融资本的融合。“目前文交所正在完善评估、登记、确权、托管、信息发布、结算、鉴证、保险、信托等与艺术品交易相配套的体系。”上海文交所相关人士说。
而对于后续的推广,“趟着石头过河”的上海文交所希望能够稳步探索,及时调整,寻找一条适合可行的道路。在做好作品挂牌上市的基础上,早期会向会员进行推介,后续可能与画廊、艺博会、拍卖公司等艺术机构合作。
评论家严望庭对此表示:“市场效益是物权与版权紧密联系并形成互动,在产生了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之后,版权才能发挥强大的市场潜力。
只有顶尖艺术家作品的相关衍生品能产生惊人的产业链效应,所以挂牌艺术家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很关键。”
画家张尚明将30幅画作委托上海文交所挂牌交易,旨在借助交易所平台资源优势,寻找优势合作方,同时也希望依托交易所诚信规范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
对于此次合作,张尚明希望通过规范化的交易,使作品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在合作中,每幅交易作品都会在国家版权局登记注册,之后通过出版、展出等活动进行推广,最后在上海文交所这个平台上实现规范性的认证和公平的交易。张尚明表示出很大的信心:“未来还将与上海文交所就艺术品金融创新、衍生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又一轮涉艺金融来袭
在意象画作挂牌上市的现场也出现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身影。其中,建行向意象画派艺术中心伸出了橄榄枝,与其就“意象画派艺术品按揭贷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出了针对张尚明画作的按揭贷款以及回购等艺术品金融投资产品,之后还将联合上海文交所共同探索进一步合作方式。
相对于2009年艺术品质押贷款而言,艺术品按揭贷款引入了第三方担保机构,使得银行承担的风险减小,买家也无需提供其他形式的平行资产,大幅降低了买入门槛,为那些手头资金不足的藏家收藏自己的“心头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以此次艺术品按揭贷款为例,凭借个人信用记录和意象画派艺术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担保合约,只需首付60%,藏家就可以把心爱的画作带回家,剩余40%的画款可在3到5年内逐步付清。在全款付清前,画作不归藏家所有,如若违约,画作将被第三方担保机构收回。
而面对艺术品变现难的困扰,意象画派艺术中心试水回购业务,以求抵御市场风险。其回购协议设定了3年、5年等期限,作品可在期限内按约定比率回购。
其实艺术品“溢价回购”早已是老生常谈,国外的许多成功案例也证实了艺术品增值回购是大势所趋,然而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对艺术品价格涨跌的判断能力考验着回购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在市场回落期,第三方机构的保值增值和变现能力成了藏家心中的一个大问号。
艺术品金融化何去何从
潮起终有潮落时。当我们面对纷纷涌来的艺术品金融大潮而欢欣鼓舞时,前一浪潮水却在悄然落下。据统计,有17家信托公司的40款艺术品信托产品于今年面临兑付,涉及资金规模高达38.52亿元。
作为艺术品金融化的第一轮浪潮,两年前备受瞩目的艺术品信托市场逐渐下行。即便今年春拍呈现出小幅度回暖,却暖不热艺术品信托这颗凉透了的心。今年上半年只有3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仅有4款信托产品问世,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信托产品数量都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一边是火一样的金融新浪潮,一边是冰一般的信托大窘境,冰火两重天的艺术品金融市场也让收藏者们迷失了方向。艺术品金融化究竟该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或许制约艺术品融资的因素会告诉你答案:不完善的艺术品法律法规导致艺术品缺少法律的保护和指导,未建立的艺术品监管体制使金融资本缺乏与艺术品对接的信心,不完备的艺术品市场环境和交易流程又阻塞了艺术品进入、退出金融市场的渠道。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艺术品交易趋冷的环境下,艺术品信托为何纷纷撤离。这也能说明在艺术品金融大军纷纷偃旗息鼓时,新一轮的艺术品金融浪潮来袭的原因——在不断完善艺术品金融化的条件下,抄底艺术品市场,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分析,艺术品金融化的大潮已成定局。而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将如何发展,每个收藏者如何“闲看潮起潮落”而不湿衣襟,等待时间来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