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真正”的语文课堂

2013-04-29 00:44周艳
考试周刊 2013年8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笔者

周艳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笔者一直在思考此句中“真”字的含义,联系小学语文课堂又应当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推行多年,在它的指引下,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迷离”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新课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堂必须牢牢抓住些什么?笔者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多样,场面的热闹非凡,素材的源源不断等,而是为了基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真实需要,愉悦和满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课后依然留有回味……

一、开展“真正”的討论,追求思考的深度

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是语文课堂上经常见到的场面。学生课堂上的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甚是热闹,汇报时你争我抢、不甘示弱振奋人心,然而老师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讨论目的何在?可有困难?学生的汇报距离教师预设的目标有多远?是否达到应有的深度?一些老师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然而这正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所必须关注的。例如教学《示儿》这首诗时,一位老师问学生:“这首诗和前面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刻提到“一喜一悲”。老师继续追问:“诗人为何而‘悲?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交流汇报时,多数学生的思维停留于“祖国尚未统一”和“统治者腐败无能”的层面,而对于“自己病倒不能上阵杀敌”等原因只字未提,可悲的是这位教师对学生反反复复的答案未能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导致讨论未能到达应有的深度。

二、组织“真正”的阅读,追求品悟的效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语文老师必须给足学生阅读时间,切不可以自己的见解左右学生的思考,更不可以自己的讲解替代学生的解读,而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走进语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思维随着课文而流淌,让自己的情感随着课堂而释放,从而在“真正”的阅读中真正有所悟,在品词品句、语言模仿和方法运用上能力真正有所提升。要相信学生是具有创造性和灵动性的生命,有些东西让他们自己探究摸索,比起教师给予的要有意义得多,对课文的深层品悟源自对文本的“真正”阅读。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时,对于“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小草”如何才能长成“大树”等问题,完全可以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的深层解读基础上予以解决,提到要点即可,根本不需要教师凭借教参或资料进行灌输,那些潜藏于课文之中的东西必须让学生自己挖掘和发现,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极为重要。

三、给予“真正”的评价,追求认知的精度

精心的教学预设,不仅要预设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准备、过程、板书等,还要预设教师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和总结语等,要基于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弹性预设,这不仅体现了语文老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还为课堂的精彩呈现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如何巧妙、合理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呢?笔者认为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和策略,在尊重、认可和鼓励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接受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让评价“真正”有效。倘若教师的课堂评价“失真”了,一方面容易打击和挫伤学生,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学生重复过去的错误,一错再错。权衡二者,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清楚地意识到评价的意义所在。例如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课上组织了一个故事人物评析交流会,有些学生在评析白骨精时,似乎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认为白骨精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她失败了一次、二次,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作了三次尝试,尽管失败了,但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嘉;如她明知自己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却依然铤而走险,那种不怕牺牲、挑战高手的勇气值得推崇;如她先后变化三次,骗得了唐僧、八戒和沙僧,差点得手,可见她善于算计,讲究策略……这位老师竟然认可了他们的观点,并让大家把掌声送给了他们。显然,这种评价误入歧途,与“真正”的语文教育是相悖的。

四、促使“真正”的融合,追求整合的适度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教育,也不可能替代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当渗透于各学科之中,语文课堂必须更多地融入非语文学科的元素,从而让语文课堂有声有色。笔者必须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科整合,融入外学科元素,必须牢牢把握好语文课程的本质,分清主次轻重,让外来资源真正有效地服务于语文课堂,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切不可将语文课堂演变成一个大杂烩,华而不实,形同虚设。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学科资源,强化实际教学效果,起到锦上添花和辅助衬托的作用。例如教学《郑成功》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引入课堂,帮助他们了解民族英雄和他们的伟大业绩;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笔者充分整合音乐课资源,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腰鼓表演作为导入,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笔者将美术课上的剪纸知识融入课堂,通过各种剪纸作品的呈现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以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姥姥的技艺高超和对“我”的那份特殊的爱。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们必须在心底恪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只有守住那一份“真”,语文课堂才能走出“藕花深处”,眼前重现那一片明朗的天空。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程笔者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