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美丽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书籍设计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呈现出了特有的风格,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梳理出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中装饰风格的演变。
关键词:书籍装帧;装饰风格;演变
在书籍装帧中,文字与装饰元素相辅相成,互相依存。无论是在封面设计当中还是在内页排版当中,都可以看到装饰元素的存在。装饰元素在书籍装帧中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它更可以补足和辅助文字的局限性,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内容。一本书摆在眼前,我们首先会看到它的外观设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的装帧艺术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从不同历史时期中,寻找中国书籍装帧的魅力所在。
1新中国前期书籍装帧设计的拓荒时期(1929~1949年)
在中国早期社会,人们对于“装帧设计”一词还是不太理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开始慢慢接受,并且开始注意内文的视觉传达规律和书籍的整体研究,书籍外观的设计感才慢慢开始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其中最早开始重视与倡导书籍装帧的当属鲁迅,鲁迅先生不仅亲自动手进行封面设计,还指导和启蒙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进行设计,他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因素,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的装帧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书卷气”,主要是以名人题字作为书籍封面,或以书法和印章的形式组成封面。这种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浓厚的传统感觉。(2)“洋味”十足,由于受到日本、欧美设计的影响,书籍设计的面貌变得多姿多彩。绘画手段开始被运用到封面上,但是早期的设计大都照搬照抄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形象,没有将书籍的内容与封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封面设计略显呆板、盲目,但是却为书籍设计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3)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可以看出现代派、未来派、立体派、风格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子。(4)民族风格开始呈现出来,开始运用具有中国传统味道的图案纹饰作为封面设计的主体。最先提出封面民族化的是鲁迅先生,他积极鼓励青年艺术家向传统学习,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封面。
2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初创时期(1949~1958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出版事业,国家也成立了许多出版总署,统一领导全国的出版发行工作;同时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也积极投身到书籍艺术的创作中,为新中国装帧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就包括了张慈中、张守义、刘海粟、杨永青等一大批艺术家。
这一时期的装帧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大多以革命题材为主,表现手法多同于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红光亮,充满了浓郁的革命热情。(2)设计风格上,主要采用了装饰手法和写实手法相结合的形式。除了运用大量革命符号以外,还运用了一些民族图案和欧洲古典图案。写实手法上,大多数设计师都是自己手工绘制一幅绘画作品,作为书籍封面。
但是当时大量的设计都过于模式化、单调化,都在一味的强调革命的性质,所以导致封面设计缺乏艺术性和设计师自己的一些设计思考。同时也由于受到印刷工艺和材料的限制,装帧艺术显得相对落后。
3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初步繁榮时期(1959~1965年)
随着新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鼓舞,这一时期的装帧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设计家摆脱了模式化的政治宣传形式,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一些有民族特征的设计;还有一部分设计家继续发扬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装帧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出了设计师的创作与思考,这些设计师开始注重整体设计以及书籍内容与形式上的关联。
这一时期的装帧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封面设计不再一味的突出革命性质,而开始加入一些设计师的思考。这是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装帧设计的一大突破,为以后装帧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在一些传统文化题材的书籍上,开始把传统的图形图案与创意理念结合起来,使得封面设计逐渐贴合生活。并且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的可用色彩逐渐增多,封面设计的质量有所提高。
4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桎梏时期(1966~1976年)
随着十年“文革”的到来,中国的书籍装帧事业也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这十年当中几乎没有书籍能够出版,整个中国书籍封面沉浸在一片红色浪潮之中,当时塑料皮的“红宝书”遍布大街小巷。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书籍装帧事业遇到了障碍。尽管受到文革的影响,但是当时的设计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有一批优秀的设计呈现在人们面前,
5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新的春天(1977~1989年)
70年代后期,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的书籍装帧事业得以复苏,改革开放的到来,国门的逐渐开启,使得是一大批设计师们大开眼界,国外优秀的书籍设计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他们开始逐渐探索反思,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届非常活跃,老、中、青三代设计家纷纷涌现出来,他们在学习西方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家有张守义、邱陵、陶雪华、吕敬人等人。
这一时期的装帧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书籍装帧经历了十年的红色浪潮之后,“黑色”封面独具风格。“黑色”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被评论家称为“封面色彩的历史性突破”。(2)摆脱了文化的禁锢,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积极的学习国外的优秀设计。在封面的色彩上,开始使用浓郁的色彩风格,提升了画面的张力;在图形的运用上,开始追求一种视觉的冲击。
6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了众多装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中国的书籍装帧事业已经提升了一个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电脑技术的出现,书籍装帧的技术手段更加完善,印刷技术以及印刷材料的增加,使得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7总结
新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经历了拓荒时期、初创时期、初步繁荣时期、桎梏时期、新的春天等不同阶段,经过一代又一代设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创新,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老一辈设计师的装帧设计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书籍的内容与外部装帧形式的统一,更加注重书籍本身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设计应该服务与人,应始终牢记书籍方便阅读这一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慧媛.书籍装帧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 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 吕敬人.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