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伟
摘要: 机械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办好该专业,采取了多项措施,在专业方向设置及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
关键词: 高职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措施
1.依据行业优势,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在办学中,我們充分利用行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走校企结合的开放式办学道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在广泛社会调研、征求专业咨询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图,在此基础上制订高职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重视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内容的编排;(2)坚持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不断线,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专业课程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企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必须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包括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来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该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模块优化内容和综合化的方法,一是打破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代之以新的内容。新的结构则主要包括专业课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其中专业课则具有职业性,而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用于就业前为适应企业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的理论和实训内容。二是采用“两种形式”即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第一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选修课则可满足学生的第二专业需要和发展个人爱好与特长。三是用“学分制”方式进行管理。模块化的结构和“学分制”的管理,将大大增强教与学的灵活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
3.重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关键。学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结合企业的要求,我们还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已由原来的“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变。体系中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分成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三个层面和一个创新模块。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普通机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如车外圆、端面、铣平面、沟槽;钻孔等;专业模块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实操;综合模块用于训练综合技能,自行完成包括从设计、制作到调试、检验等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优秀学生而设,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还应注意其考核方法的改革。考核不是被动地检验学生在各项技能和实践项目中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是对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学习起着潜在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我们在实践考核中,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上,建立实践教学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过程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5.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系统的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要依赖于先进、完善的校内实训设施来实施。我们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对企业广泛的调研,在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
6.重视“产、学、研”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三是提供政策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四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机械专业教学的质量。
7.结语
如今的高职多数都是从前的中职“升格”而来的,一些专业教学的方法、管理手段不是很适合高职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以为培养高技能型和高技术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