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

2013-04-29 00:44:03孟祥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曹聚仁京派李叔同

孟祥海

曹聚仁与鲁迅曾有过这样的对话:“为您写传我肯定不是最适当的人,因为我不姓许。”鲁迅听后哈哈大笑:“就凭你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人。”

一句“你是懂得我的人”,可看出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就是这位自称“不是最适当的人”,于1956年在香港写成并出版了《鲁迅评传》。

在民国历史上,像曹聚仁与鲁迅之间这样互相“懂得”的人,还有很多。

1939年夏,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遍的《沈从文小说选》,顺利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关于个中缘由,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好像命中注定要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从此以后,汪曾祺就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文坛,而后成为“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是最懂沈从文的人,在行军过程中,只带了沈从文的书,只想听这个人说话。而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說写得比我好。”

丰子恺崇拜李叔同,两人的师徒之情天高地厚。1918年李叔同出家做了和尚,而为了回报恩师对他的培育和引领,丰子恺用自己的画笔、46年的时间和一段坎坷艰危的道路,实现了一个宏大的誓愿,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六集《护生画集》。丰子恺懂得李叔同。所以,有生死之约,一个写,一个画,后来李叔同仙逝,剩下的一个,继续画。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予学生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蒋天枢是懂得陈寅恪的人,他也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这在当时来说,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文人之间的“懂得”是一种千古知己的情怀,是一种“斯世同怀视之”的默契,如清风之于明月,虽无形,却自有一股清辉耀人寰。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能懂得别人是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曹聚仁京派李叔同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四川文学(2023年4期)2023-08-21 07:01:24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美育学刊(2022年1期)2022-02-12 10:10:40
“京派”看不到的世界:澎岛和北方革命文学
曹聚仁家风“我为祖国效命”
交友如听钟
交 友 如 听 钟
中外文摘(2018年18期)2018-11-21 18:26:54
交友如听钟
影像中的灿烂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师影像》简评
美育学刊(2017年5期)2017-10-12 10:26:49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连环画报(2017年1期)2017-07-13 09:09:55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