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弓太生 周浩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全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加剧,导致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人类不得不更多地应用设计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城市”这一复杂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并提出各种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和设计方法。绿色设计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法之一。而绿色设计的方法有压缩、轮回、绿色建筑设计。
关键词:绿色设计;压缩;轮回;绿色建筑
0引言
在廣义上,绿色设计是20世纪40年代末建立起来并在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延续,是从社会生产的宏观角度对人的活动与自然的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整合。绿色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设计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地回归。
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就出版了《为了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和《绿色当头:为了真实世界的自然设计》,为绿色设计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元素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对待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以绿色设计的方法来规划城市、园林等。
1压缩(compact)——城市规划
1.1城市现状分析
(1)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将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这种问题已经在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区日益凸显。(2)城市中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等功能区的过度分离,带来了交通运输尤其是上下班时间道路的拥挤和资源浪费。(3)能源短缺与机动化矛盾日益突出,大气污染加剧,我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石油、煤和天然气等重要战略资源的短缺不仅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模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与能源短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另外,目前我国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中国占了八个,全国超过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造成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过多。
1.2采用“压缩”方式进行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压缩”即“集中式”的原则被广泛运用,以实现能源的节省。将城市中的每个功能区域适当的集中,即采用高密度和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有利于形成多个小规模的成熟的多功能区域,将工作、娱乐、居住、消费等不同的行为集中在同一区域中,有效缩短交通距离,降低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乃至抑制全球变暖,并且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另外,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可以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城市活动,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比如在城市中的一些领域里,通过办公楼等工作区域,公寓等住宅区域和咖啡店、商店、酒吧等娱乐区域的结合,使每个城市区域即使有一定的分工,也能在各个方面自给自足,减少生活上的不方便,并降低在这种不方便上所消耗的资源。而在局部的建筑单体中,对功能区域的设计则可以达到相类似的目的。例如现在的斯德哥尔摩完全是上个世纪的规划成就和开发政策的结果。新规划的郊区像项链上的珍珠一样沿着地铁线发展。每个郊区都设计成一个邻里单位,中间是社区和商业中心,靠近车站的高密度的住宅,外围是低密度住宅以及自建的独幢住宅。在邻里单位之间建设由绿地和公园组成的作为分隔的绿色结构。并且规划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开发区,其中的大部分形成了便利的公共交通使人们减少了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了废气的排放,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形成了一个环绕并接近内城的圆圈型区域。斯德哥尔摩规划将这些地区建成富于吸引力的住宅、商业设施等混和开发的多功能场所,其宗旨在于重新利用和开发陈旧的已部分废弃的工业区和港区,同时充分利用市政设施方面的已有投资。这种压缩式的规划,有效的地降低了能源的需求量,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轮回(reuse)——生态恢复设计
Reuse即重新利用的意思,这一原则,可以称为“再利用设计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可以称作“生态恢复设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即使在植被在完全被破坏的情况下,生态系统都可能恢复。但是,城市的环境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受到剧烈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其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难以实现,或实现漫长。然而,如果采用人工设计并辅以工程措施,城市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得以恢复。如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足够的物质投入,在城市内的工业废弃地上,还可以建立起新的城市景观。可见,生态恢复设计对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恢复设计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没有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明显干扰,同时,已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控制下,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恢复设计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水生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湿地、海湾等)和陆地生态系统(如废弃的工业区、矿区、水土流失地、荒漠化、盐渍化、退化的土地等)。生态恢复与重建,实际上是在人为控制或引导下的神态系统演变过程。此外,由于生态恢复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是个重建家园的伟大创举和社会实践,因此,生态恢复设计还应该遵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例如由俞孔坚教授与他的设计研究所“土人景观”集体创造的结晶——广东中山歧江公园项目,获得全美景观设计荣誉大奖。中山歧江公园的成功,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开辟了新的道路。很好的溶入历史记忆、现代环境意识、文化和生态理念,不仅是中国史的生动记忆,也是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业时代再现。是献给许许多多为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的一份礼物。俞孔坚教授和他的土人团队采用了一种不同传统公园设计的全新理念,对旧船厂进行了产业用地再生设计。该项目的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当初面临三种诱惑:(1)借用地方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2)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3)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理念。最后,他选择了以场地中现有的船厂废弃设施为资源,来设计一个供市民休闲的场所。岐江公园中两个景观正好体现了对资源结构重组的两种形式。它们原来是两个普通的水塔,在设计师的整合中,一个被解构,一个被重构;一个用了减法,去皮露骨,一个用了加法,再次包裹,一加一减之间将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之物重组成了艺术设计的作品。在这个方案中,设计师依据他对资源的发展观,通过结构重组,不但使设计得到了发展,也使这些废弃设施产生了新的功能,成为被人们欣赏、使用的审美对象。
历史文化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使中山岐江公园成为中山市城市建筑的典范和标志性景观。公园独具匠心的工业化主题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的休闲需要。孩子们喜欢亲近驳岸与溪水嬉戏,大人们愿意静静地沿着栈桥与直线路网散步,老人们每天清晨在如茵的草坪上练太极拳,曾在船厂工作的人们来到这里,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3绿色建筑(green architecture)——建筑设计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对资源消耗量的提高,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建筑如何结合我国的经济、资源、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最早和自然抗争的杰出作品就是建筑。但是从古代木构建筑对林木砍伐的影响,到今天建筑业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建筑无疑在绿色建筑潮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在全球消费的全部能源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建筑,相应地,也几乎造成相同比例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当中,因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所以绿色建筑在绿色设计中有很大的作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1)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例如吉隆坡的IBM马来西亚总部就是很好的例子。建筑是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的。首先,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改变了高层建筑与环境间的疏离,绿色植物如螺旋般从底层一直延伸到屋顶,不仅为大厦带来了美观的绿色,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建筑吸收二氧化碳排出了氧气,带来了清新的室内空气。其次,采用一系列被动的低能量结构设计,主要接受阳光照射的东、西朝向均用百叶窗进行遮挡,减少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热量;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南北朝向,则尽管开敞以求得宽阔的视野和自然地光线,也有利于减少对空调系统的需求;此外,建筑中的电梯也是低能耗电梯,并有着向外的良好视野。其他公共区域如楼梯和洗手间同样也拥有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建筑的屋顶为未来安装太阳能电池预留了框架结构。独特的“风铲”设计可以引风入顶部,再吹入建筑内部。(2)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如玛里奥·库西耐拉在意大利雷卡纳提建造的工作室。在这个作品中,设计师最大程度地利用日光,并在一年内的大多时候实现了自然通风。建筑中间是一个利于空气垂直循环的中庭,给整个建筑带来了自然的空气和阳光,为了防止当地最高超过40℃的阳光照射,屋顶安装了固定的铝制百叶窗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遮荫效果。最后达到了一个健康、舒适的良好空间。(3)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施工方法、设施情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同时考虑到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也就是说,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之间应该是平衡的,并且可以通过良性的互动关系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绿色建筑正是基于这一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
4结语
绿色设计越来越成为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一个道德标准。尽管出于促销目的的道德标签也使得很多商业项目变的道貌岸然,但是從长远来看,绿色设计的很多原则在未来将变成设计的尝试和规范。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仅仅是一个倡议或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温室效应和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应感到生存的危机。“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黄厚石,孙海燕.设计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吕斌,祈磊.紧凑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8(4).
[3] 方创琳,祁巍锋.紧凑城市理念与测度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4).
[4] NEWMAN P.KENWORTHY J.Sustainability and Cities:Overcoming Automobile Dependence[R].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9.
[5] MCLAREN D.Compact or dispersed? Dilution is no solution[J].Built Environment,1992,18(4):268-284.
作者简介:王艳丽(1988—),女,山东淄博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弓太生(1962—),男,山西太原人,博士,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服饰品材料、结构与功能。
周浩(1977—),男,山东烟台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