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晚晴天》
“青偶剧”突破瓶颈
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一条横亘千年的“规则”。都说女人恋家,是情感动物。但当女人迈出家门的一刹那,她就能封住内心情感,步入生存丛林,独当一面了。古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睥睨天下的武则天,今天有层出不穷的女强人,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盛夏晚晴天》里的女子军团,就让商场男人大跌眼镜。
荧屏上,当代现实题材剧的比重越来越高,作为此类题材的一大组成部分,青春偶像剧春意盎然,无论是领头的湖南、江苏,还是紧随其后的安徽、浙江,以及四川、深圳等卫视,都不同程度地倚重“青偶”题材。青偶的首要特点就是演员年轻靓丽,比如《盛夏》里的刘恺威和杨幂,这对金童玉女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其次是青春时尚的画面与时装,这不仅能带动年轻人的视觉感受,也能为广告植入带来巨大空间。然而,很多青偶剧的口碑较差,大多成过眼云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元素的选择、嫁接与角色塑造的关联性不强。
《盛夏晚晴天》巧妙嫁接进“地产商战”元素。当代商战题材小众,但把它作为故事背景,抑或需要完成的使命未尝不可。该剧在植入商战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女性情感特征凸显出来,老中青三代女性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家族荣耀,不约而同加入到波谲云诡的商战中。
剧中几位女性角色生动诠释着事业与家庭,情感与责任的关系,比如莱凤仪、莱雪,尤其是乔老夫人——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角色,她慈祥而坚强,洞察世情,用包容的胸怀让孙子明白了什么是家族荣耀。
其实莱雪和乔老夫人只是绿叶,真正出彩的是由杨幂扮演的主人公夏晚晴。她既是千金,有着富贵荣华,又对感情充满不信任,爱情伤痛深藏于心,直到 “花花公子”乔津帆(刘恺威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她的世界。夏晚晴“止跌回升”,爱情、事业双丰收,成为最大赢家。
由于剧作元素的充分使用,商战和女人的成功嫁接,让夏晚晴有了不同于一般女孩的特质,也让演员杨幂有了重要突破,虽然突破程度有限,但至少可以看到青偶剧的剧作创意对一个演员角色塑造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不能只关注刘恺威和杨幂这对情侣为该剧带来的话题营销,更应鼓励青春偶像剧在深度和广度开掘方面的探索实验。对不同年龄段角色的阐释,大胆运用叙事元素,将主人公角色塑造进行挑战性开拓等等,这些都对青春偶像剧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向意义。
让女人更丰满,让男人更洒脱,在尔虞我诈里寻找遗失的情感,这才是男女世界中的真实故事吧。
《新编辑部故事》
挠痒痒喜剧
大师的时代一去不返。
《新编辑部故事》密集的宣传造势仍然难掩整个剧集骨子里的苍白浮浅,看过《新编辑部故事》之后,更让人怀念1991年的老版《编辑部的故事》——那些精彩的桥段,那一批后来成为“大腕级”作家、演员的台词与表演。
坦率讲,作为该劇导演郑晓龙不负众望,演员调配得宜,吕丽萍助阵完成新老编辑部衔接,陈好、井柏然加盟增加了青春时尚气息突显了编辑部的“新”,黄海波、王千源的实力表演也让全剧增色不少。全剧拍摄手法和剪辑也是超水平发挥,技术活儿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旧版《编辑部的故事》,让年轻观众大饱眼福。
然而,《新编辑部故事》虽然戴着“编辑部”的标签,却没有传承《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基因。旧版成在编剧的精彩,新版败在了编剧的不出彩上。
遥想22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编剧有王朔、马未都和冯小刚,播出后不仅捧红了葛优和吕丽萍,连濮存昕、张国立、刘蓓和梁冠华等一票龙套都成了大腕。那时一群编剧每天神侃,根据当时社会热点每人写两集,最后由王朔和冯小刚统一修改形成终稿。这就形成了“编辑部”独有的台词风格———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侃大山,嬉笑怒骂,对社会热点的针砭显得尤为生动。特别是在当时风气初开之时,《编辑部的故事》以令人难忘的台词,不无前卫地对一些百姓“心里有嘴上无”的时弊进行了针砭。
《新编辑部故事》力求靠近旧版,也是每集针对社会热点话题或事件进行评论,也是用编辑部人员的视角反映社会变迁,也是用演员们“清口”的形式调侃或嘲讽,但是,编剧的功力立见高下。
《新编辑部故事》最为匮乏的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独特的文化批判视角,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觉得剧中的批判吐槽显得不痛不痒。其实,《新编辑部故事》涉及的社会热点话题选的都挺准,平面媒体的衰落、现代应聘者百态、广告植入、短信诈骗、90后啃老、鉴宝砸藏品、基友与小三、剩男剩女等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娱乐、民生、经济的方方面面,但就是卖力不讨好,有广度没深度是重要原因。
没有深度的剧情和对白,无法从骨子里打动观众,只会让演员的卖力表演看起来夸张和流俗。在观众已经笑点很高的今天,喜剧,应该是什么样的?
按郑晓龙的说法,他原本可以用更传统的喜剧形式来拍摄。“我可以选择更主流、更易被观众喜欢和接受的传统表现形式,但我还是想有点变化,喜剧样式必须改变了。喜剧就得让观众笑,还不能仅是会心一笑,得是扑哧一笑。”
可是《新编辑部故事》中的“扑哧一笑”是硬靠演员们装傻卖痴、挤眉弄眼、一惊一乍、撒泼打滚逗出来的,是挠痒痒挠出来的,笑是笑过了,却难留下耐人寻味的东西。与旧版相比,《新编辑部故事》难以成为经典正在于此。
《中国合伙人》
成功狂想曲
《中国合伙人》有着酷似美国电影《社交网络》的结构外壳,却具备一个极为中国化的现实内核——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背景板上,围绕出国热与发财梦书写国人的精神历程。影片将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创业故事演化成电影素材,传达出令人激赏的正能量。
影片开端,伴随着主人公的画外音,一组高频次的交叉剪辑,将多个时空的多种人物状态摆在观众面前:既有签证被拒的茫然无措,也有万众瞩目的辉煌一刻……这种大跨度的剪辑方式在四平八稳的国产片里并不多见,电影语汇之娴熟和现代化令观众相当提神。
在一场关于新梦想侵权争端的辩论之后,影片切入讲述的主体段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是青春飞扬、理想澎湃的乐土,三个男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关联:成东青出身卑微,不事张扬稳扎稳打,有着超乎常人的坚持,也有着愣头青的莽撞;孟晓骏家境优渥,有着天生的优越感,时常显得目空一切不计后路;王阳则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看淡一切的背后有着超强的包容力。
三个人物,代表三种处世理念。在千金难买的一纸offer面前,他们的人生道路开始分叉——孟晓骏如愿出国追求梦想,成东青和王阳则在现实的挫折中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最初的创业看起来甚至荒唐,现实条件的窘迫逼使他们创造出一种另类的成功学理念。在废弃的厂房里、在几百只手电筒的照射下,这样的创业历程焕发出一种冒险般的迷人风采。他们很快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境遇的此消彼长和理念的差异,也很快将他们的友谊推至分崩离析的边缘。
几番争执之下,影片审慎地保持着成东青和孟晓骏友谊的距离,随时都有着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为奋斗成功后的人物维系着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甚至成为影片告终之前最大的悬念。有人说陈可辛是一个怀疑论者,喜欢审视那些大众宁愿相信并乐见的美好情感,将其冷冷剖开。这一腹黑基色使他近来拍摄的若干影片较之北上同侪多了一些批判的眼光,却少了温暖的普适性。《中国合伙人》则不然,同样是三个男人的友谊主线,它没有像《投名状》一般坠入无边的黑暗,将“合伙人”变成“拆伙人”,而在友谊的蹉跎中最终反转,上演了皆大欢喜的成功励志篇。在首尾呼应的这场辩论中,成东青的一番陈辞不仅化解了他和孟晓骏之间的理念分歧,同时响应了银幕内外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展示了全球化格局下中国人遵守规则、敢于担当的胸襟,是相当令人振奋的一笔。
自去年贺岁档以来,国产电影似乎一下子开了窍,积弊已久的古装“假大空”在市场上再掀不起多大波澜,几部中等体量的影片接二连三带来讲人事儿、说人话、接地气的良好风气。从《泰囧》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中国合伙人》,一再验证着现实题材与身边故事转化类型电影的可能性。由当下市场上颇具人气的三位小生担纲的《中国合伙人》能在市场上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钢铁侠3》:“攻心”为上
前些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攻城略地;现在,他们开始“攻心”。这么多年来,好莱坞凭《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阿凡达》《钢铁侠》等视听盛宴大举入侵中国市场,连电影人也感叹“我们的特效再过50年也比不上好莱塢”。
但从2011年开始,好莱坞开始接连失守。当年11月,一连三部豪华巨制,莫名其妙地被一部《失恋33天》打败。2012年底至2013年初,《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将同档期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等超级巨制打得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今年以来,《北京遇上西雅图》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接连把《虎胆龙威5》《生化危机5》《特种部队2》和《疯狂原始人》打得落花流水。
曾几何时,华语片但凡遇到好莱坞大片,无一例外均成为炮灰,血流成河;而今时过境迁,轮到华语片叱咤风云了。究其原因,好莱坞虽然攻占了中国市场,但并没有真正得到这里的人心。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他们用超强特效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求,却难以真正触动观众内心——只有《泰坦尼克号》是个特例。
反观国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在让观众爆笑之余还能收获几分温情,《西游:降魔篇》则在颠覆中让人忍俊不禁;《失恋33天》和《北京遇上西雅图》让中国的年轻男女沉浸在爱情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唤起每个观众的青春记忆——他们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制造的视听奇观,因为他们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好莱坞电影人精明无比,他们慢慢弄清楚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最近一两年他们开始“攻心”——《敢死队2》找来中国女星余男,一人串起史泰龙、施瓦辛格等一大批好莱坞动作巨星,最终该片中国票房高达3.5亿元,占比全球总票房的18.5%。
到了正在热映的《钢铁侠3》,除了拉进中国投资,还一口气启用了王学圻和范冰冰两名中国演员,两人分别可以兼顾年长和年轻观众,算盘打得何其精细。而影片中,“钢铁侠”在受伤之后,其躯体的康复全靠王学圻饰演的中国医生。中国在《2012》之后,再次成了“拯救者”的角色。不仅如此,《钢铁侠3》还特意推出了针对内地观众的“中国版”,保留了影片中范冰冰的戏份——这些戏份在该片全球版中被删掉。经过一番折腾,该片在中国上映首日(5月1日)票房高达1.3亿元,超过《变形金刚3》在中国市场创下的卖座纪录。
尽管《敢死队2》《钢铁侠3》都在用“中国元素”收买人心,但它们还算不上完全成功。要想真正触动中国观众的心,就必须学会用中国的办法讲中国人的故事,而在上述两部影片里,中国人只是嘘头而已。尤其是《钢铁侠3》里范冰冰饰演的角色,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实属可有可无,“中国版”完全是为了讨中国观众所好。相信不用多久,好莱坞电影人就会静下心来,认真琢磨中国观众内心的需求。笔者真的很担心,到那时候,中国电影人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