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大课堂书香满园中国梦

2013-04-29 00:44周发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情感

周发荣

【摘 要】 阅读,既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活动,也是在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教育中塑造个性品格的活动。因此,阅读作为一种技能,有其科学性,作为一种文化,又具有人文性。我们应指导学生选择内容积极健康、语言优美活泼的文章阅读,训练能力,培育人格,启迪悟性,弘扬民族精神,最终真正实现语文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和个性化。

【关 键 词】 阅读;中国梦;语文;新大纲

中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以人为本,联系生活,扎实、活泼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人文熏陶,阅读大课堂成就人人中国梦。

对中学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驳杂,格调有高低之别,内容有良莠之分。据统计,中学生对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全没读过的占67.2%,其中单部读过率最低为6.3%,最高也不过13.58%,对现代文学名著和世界名著阅读得就更少了,且阅读品味由经典名著向通俗作品呈递增的趋势。因此,加强阅读有效性指导尤为重要。我们既要保护其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理,又要充分引导,使学生的阅读逐渐由平庸、通俗向高雅、经典转变,由消遣、娱乐转向心灵的愉悦和对美的感悟,将学生阅读兴趣逐渐由对故事情节的猎奇,对凶怪血腥或缠绵悱恻的欣赏,转向对作品意蕴的感受,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良知人性的认同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能力。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听、说、读、写、悟的能力,还应包括想象力、思辨力、演讲能力、民族意志力和创新能力。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方法、习惯及理解悟性,更重要的还在于能通过广泛阅读有精神价值的作品,从而达到对美的欣赏、审视和体验,陶冶美好情操,建造人内在的精神脊梁,净化人的灵魂骨髓,最终实现社会、环境和人和谐健康的持续发展。广泛阅读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是人的社会性需求,也是民族创造力的精神内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感和民族脊梁的人,是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潜心能共同决定人的成长发展,四者能同步发展,学习成功与人才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更多的与人的非智力因素相联结,更与人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个性形成有最直接而广泛的关系,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和人文性融合的特点。广泛的课外精品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智力因素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也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形成健康个性,高雅的情趣,实现精神产品的完美再生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让其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心灵对话,从作品中大量鲜活的感性形象来认识生活中的黑暗和丑恶,分辨善恶美丑,让年轻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树立对社会、人生积极的热情和理想。

广泛阅读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学,能将求知、练能、开智、修德、立志、审美、健心和谐结合,共求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把语文阅读与人的发展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汉语文字符号的游戏,也必将走出各种纵横界定的无生命的规则,从单纯的“工具”和“载道”的怪圈中解脱,淡化形式,淡化“道味”,增添“人”味,注重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悟和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更是语文素质教学的终极目标。没有民族精神的语文教学,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没有民族文明的语文教育,素质教育就缺少了灵魂,就只是苍白无力的文字教学,就成为了低格的技能技法的培训。如果把语文教育比做一颗树,知识技能就好比枝叶,人性发展则为果实,其情感、意志、品德的养成就是根部营养,而高尚品味的阅读素材是营养源,只有营养丰富,才会枝繁叶茂,才能果实丰硕。今天的青少年缺少的不是知识的汲取,而是一个人品德的养成,民族情感的升华,以及为社会不断创造的活力和对社会民族的责任和担当。课外阅读是最丰富、最深刻的教育题材,它是包容知识、情感、智趣和创造的生命河流,是继承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中学语文课本选取的文章,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具有民族智慧和精神的无数亮丽光点,但它毕竟数量太少。如果一个学生一年只读课本上的几十篇规定文章,必然面窄,信息量小,可接受的知识和情感极其有限,题材的过于规范必然形成思维的定式局限,限制学生个性自由良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如今个性张扬、思想自由的时代,学生需要更多适合自身个性的阅读材料,他们渴望读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阶段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独立精神,对未知领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英雄、伟人、明星充满极大的敬意,对成功充满强烈的渴求,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极力想从一个成人的角度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由于其社会实践不足,理性分析欠缺,所以无论对待社会问题还是自身问题,多从情感好恶出发,对美丑、善恶、真假等还缺乏一定的识辨能力,在面临挫折困难时,因缺少自制力和理性精神,往往会随情绪波动而出现大起大伏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这些都是心理不成熟、抗挫折能力极差的具体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多引导学生读正面、善良、高尚的书,在青春期灌溉滋润更多的正能量,让他们能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环境,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看待失败和挫折。

没继承就不会有创新,没创新就没有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不继承本民族的健康鲜活的美德,就不会有民族的希望和富强。传统的经典作品,赋予我们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和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美德和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是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骄傲民族。从古至今,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留下了无数传扬民族气节和激励后世的千古不朽的诗篇。古典美文中,有民族的耻辱,也有奋争的勇毅;有对光明的礼赞,也有对黑暗的鞭挞;有宏深博大的哲理,也有照彻古今的高尚人格。指导学生读《孟子》《论语》《诗经》《史记》等,让他们懂得“天下为公”的理念,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节操,让他们不忘“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引导学生读革命家之书,学习革命家崇德、修身、治家、举国的美德;让学生读科学家之文,学习科学家审视世界、洞察未来的科学创新精神,以及视创业、奋进、成功、强国为乐的民族精神……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极为重要,因为这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和不竭源泉。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IQ(智商),同等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EQ(情商)、MQ(德商),因为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成才的关键,而且是形成良好个性的动力源泉。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为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哲学、历史、科学等著作,读渗透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优秀文章,努力体现和追求阅读的人文性,让语文教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美统一。

阅读既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活动,也是在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教育中塑造个性品格的活动。因此,阅读作为一种技能,有其科学性,作为一种文化,又具有人文性。我们应指导学生选择内容积极健康、语言优美活泼的文章阅读,训练能力,培育人格,启迪悟性,弘扬民族精神,最终真正实现语文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和个性化。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要建设语文大课堂,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实现快乐阅读书香满园,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王进平. 快乐阅读我做主[M].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

[2] 苏影. 语文阅读教学,让快乐与你同行[J]. 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5).

[3] 张静. 语文快乐阅读教学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情感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失落的情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拿出精神